芭蕉茶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芭蕉茶的特点:富硒、味鲜、香高、色绿、形美、显毫。

  该茶外形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油润,艳如绿豆,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松针。茶汤色泽嫩绿明亮且显荧光,香鲜味爽,叶底绿亮匀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适中,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

  芭蕉茶的鉴赏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

  其品质特点为: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芭蕉茶是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乡生产的茶叶。芭蕉侗族乡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建成了“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第一乡”。该乡生产的“恩施玉露”,历史悠久,中外驰名,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载入《中国名茶》。 近年来,还研制了“龙潭翠峰”、“金星玉毫”、“炒青绿茶”等产品,这些产品多次在“鄂茶杯”评比中获金奖。自2003年开始举办了“恩施茶叶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辍之。”巴山、峡川即今川东、恩施等地。由此证明恩施在唐时就有种茶习俗。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恩施古时曾称施州。早在3世纪,恩施茶叶生产、加工和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至解放前夕,恩施玉露年产量达60吨左右,其制法亦逐渐传播至恩施州八个县市及咸宁、黄冈、武汉、荆州、河南信阳等地。并借鉴恩施玉露制法中“整形上光”的操作手法,创制出了名目繁多的绿茶新品种。

  恩施玉露历年近销恩施八县市,远销武汉、襄阳、光化、豫西、重庆等地。1965年,恩施玉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时声名鹊起,商家竞相购买,销往上海、广州、香港、台湾地区。1973年以后,外销日本、美国。

  1983年,在湖北省农业系统名优茶鉴评会上,恩施玉露列入全省十一大名茶之中,且名列榜首。

  1991年,恩施玉露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

  1995~1996年,日本清水技术事务所所长、农学博士、香川大学教授清水康夫专程来恩施考察茶叶采制技术,欣然题词:“恩施玉露,温古知新”,西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刘勤晋题词:“雄秀武陵山,香绝玉露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