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馆·茶倌·茶客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昔时,邛崃县城每条街约有茶馆三、四家,平时较为清闲,冬季暖暖阳光扑洒于茶倌身上,自然泛起一阵短暂睡意,街上闲逛,总能看见茶倌们躺在“马甲椅”上的憨态睡姿。

  逢上赶集,小茶馆生意顿时变得火爆。

  茶倌们早早便起来生火,炉灶旁边的焦煤堆积如山丘,茶倌一铲铲将其往炉灶上方的炉眼里添加,须臾工夫,整个炉膛的火焰就将茶倌的脸膛映得通红。壶里冒出的蒸汽转瞬在茶坊间迷漫开来,渐次取下关闭的铺板,一天营生拉开帷幕。

  对于耕作田间地头的农村人来说,赶集不失是一种乐趣,无论购物与否,往城区一逛悠,看看当下流行趋势或听听市廛井俚小道新闻,无疑都是辛勤劳作后一番舒坦的放松。而某些稍上年纪的老者,一杯茶钱断然不可或缺,进城坐茶铺成为他们赶集日子里的必修课。

  茶馆大都临街,多为木结构低矮平房,屋梁蛛网密布,桌面因渗漏茶水长期浸泡,早被茶垢污渍掩磨了原有本色,邋遢自不待言,但决不妨碍茶客们对坐茶馆的情有独钟。

  朝晖初露,茶馆早已人声鼎沸,掺和着竹椅四腿摇晃的嘎吱声,场面一片聒噪。随着赶集归来的茶客陆续光顾,斑驳的墙壁或龌龊的旮旯,便开始杂乱堆放赶集后的收获:钉耙、锄头、簸箕、扫帚……不一而足。茶倌忙前忙后,吆喝声此起彼伏,众茶客三五成群圆成一桌,若有聚众,便挪动茶桌并排一列,绕围坐下。

  拮据者自带茶叶,如此,茶钱略为便宜。再者,索性开水一杯,照例不妨碍他们茶馆里的情趣:高谈阔论者有,窃窃私语者有,闭目养神者有。茶客们大都携带烟杆,卷裹好烟叶,并不相互敬递,塞进烟嘴,各自悠闲地吞云吐雾,他们自嘲叶子烟能止咳化痰。烟雾飘进喉管,痰也多起来,地面是茶客们的天然痰盂,污秽狼藉是昔日茶馆的一种“特色”,混杂的气味氤氲茶馆,空气里弥漫着市井的味道。

  茶馆有茶馆的“潜规则”:若是茶友,先到者与后来者付茶钱理所当然。先到者势众,大凡都要争着给付,这样,茶馆里众生百态的举止,就难免叫人觉察滑稽:熟客跨进,众人不约而同齐吼:“收我的!”诚心付钱者,定会手足麻利掏出茶钱,毫不犹豫递向茶倌;若有在付与不付之间徘徊者,那夹着钞票的手臂便悬在空中作前后收缩运动;还有原本就不想付者,一般就装腔作势扯着喉咙干嚷,手放在兜里作掏钱状,半天却不见茶钱现身——只是如此虚情假意不能经常,否则会被茶友们戏谑为“相公”,这种人在茶馆里注定要受鄙视,众人往往用不再搭理的方式以示惩罚。没有人脉,就失去了坐茶馆的意义,以身试“罚”者也属凤毛麟角。好在茶倌久经世故,察言观色中自然明晓谁诚谁伪,接过茶钱,茶倌拖长声调唱吼,某某茶钱某某开喽,于是,付钱人心安理得,被付人面有容光。

  夏天暑热,茶客离去后遗留的茶水成了某些赶集归家的妇女们消渴纳凉的饮料,只见汗流浃背的大妈大婶们径直冲向闲空的茶桌,无所顾忌地端起茶碗便往口中猛灌,直至茶叶紧贴碗底。此番举止被她们称作“喝加班茶”。

  夜幕降临,茶馆曲终人散。将桌椅收拾妥当,茶倌们方才盘点一天收成:先将硬币纸币分开,然后按面值归类,硬币被他们熟练地码成一条条高矗的小圆柱,纸币用铁夹饱饱地紧压,待最后用细细的橡皮筋捆扎成堆,清点完毕,拿出账本做好记录,茶倌一天的工作宣告结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