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品茶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春日晴好,天色清明,水光潋滟。这样的时节,从江南走过,在杭州驻足,有一处地方是不可不去的——位于狮峰山的龙井村。

  山林掩映间,挑出一角飞檐,几座竹屋,风动檐铃,叮当作响。有女子迎道,一袭蓝底碎花小褂,同色的头巾,美目顾盼,巧笑晏晏。未闻茶香,先已耳目一新。女子引我入座,纤手斟上一盏上好的明前茶。一注沸水冲下去,随着空气中氤氲的清香,杯中嫩芽徐徐舒展,汤澄碧绿,香郁如兰。我斜靠在竹椅上,双目微闭,慢慢地呷,身心的劳顿渐渐地去了。

  午后的阳光有些微醺,坐在竹楼里,手捧清茶细啜慢抿,耳边是茶乡女子的笑语呢喃,为茶客简述龙井的历史。宋人赵忭有诗《重游龙井》云:“珍重老师还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说明宋代就已经有了在龙井品茶的风气。而真正意义上的“龙井茶”是在元代出现的。元代诗人虞集游龙井,品尝到用虎跑泉水煎烹的明前新茶,赞不绝口,特作《游龙井》一诗:“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黄金芽”点明了当时的茶已经是散茶,不再以茶团或者茶饼为主,和现代的茶已经相差无二了。到了明代,“龙井品茶”的风气已经非常兴盛,明代的茶书、方志、诗文中频频出现和“龙井茶”有关的内容,近些年刚发现的明代古碑文《龙井茶歌》更是具体描绘了“撮泡法”,直接抓一撮茶叶放入茶壶开水沏泡,即可饮用,这种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流传到现在已经被大家广泛采用。

  龙井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最喜的是,此番前去,还难得的见识了斗茶之法。此“斗”非斗蟋蟀你死我活之斗法,贵在品鉴,胜负倒还在其次。斗茶不但比较茶的好坏,还要判断水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在泡法上。但见一人把一块绿色的茶饼用净纸包起来捶碎,一手持铜质的茶碾,以轴转动碾堕,碾堕与碾盘间挤压,碾碎茶饼,而后烹茶。好一幅“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的美景,赏心悦目!另一人从容立于一旁,表演了更精彩的“分茶”技艺,碾茶成末,注之以汤,以箸击拂,盏面上的汤纹霎时幻变出各种图样,似花草鸟兽之状,如山水云雾之景,仿佛一幅幅的水丹青,看得人心旷神怡,忘却身处何方。

  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绿茶,鼻端萦绕的茶香似有若无,耳中所闻目中所见是龙井的诸般好处,思绪轻轻随着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荡漾开来,细细地品啊,或许能从一盏茶里渐渐地品出一种牵扯古韵遗梦的情怀来呢。其实那浸泡在盏中浅浅浮起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停歇的一颗散淡的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