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晓春:潜心耕耘兴茶业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为了让徽茶香飘四方,他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他主持近20项国家重大课题,被国家人事部记一等功——

  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教育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和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课题;出版专著《中国茶谱》,主编的《茶叶生物化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作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的资深“茶人”,宛晓春对安徽茶产业非常熟悉。安徽如何做大“茶文章”、念好“茶字经”,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要提升茶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提高茶叶自身品质。”宛晓春深深感到,大宗名优绿茶装备落后、效率低,难以实现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是阻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他盯上了这个困扰全国茶业界的难题。以他为首席专家的农业部948项目“出口创汇型特色茶叶加工技术引进与产业化”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茶叶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项目成功实施。

  2005年底,这一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炒清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宣告问世。与国内其他茶叶生产线相比,该生产线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较高,有效减免了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在此基础上,依靠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黄山毛峰等条形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滴水香等颗粒形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相继投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太平猴魁等扁形名优绿茶造型烘干关键设备也研建成功,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部专家给出这样评价: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茶叶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加工技术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

  “安徽兼具南北气候带的特点,具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众多名茶,茶叶品质在全国享有盛誉。但是与福建等省相比,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步伐相对较慢,在规模、效益、产业带动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对安徽的茶产业,宛晓春又喜又忧。现在,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以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为科研平台,着手准备向省政府提出实施安徽省“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的建议。

  建议勾画了安徽茶产业的美好蓝图:通过品牌战略、质量战略、企业战略、科技战略等四大战略,建立特色名优茶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名优茶销售网络体系、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几个辐射力强的全国性茶叶贸易大市场,逐步建立集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

  绿水绕青山,青山飘茶歌。茫茫大山深处,茶农们正沐浴着科技创新的春风。而在宛晓春的脑海里,一幅秀美、宁静、如诗如画的新农村景象也愈发清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