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鉴赏和选择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我国最古者的茶具是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 川、云南的烤茶罐,既可煮茶,也可作盛具,它形状古 朴,笨重粗糙。西汉以后发展了釉陶茶具,上釉后,外 表不仅光亮平滑,也有了鲜艳的色彩,它比起生陶茶 具就美得多了。以后我国茶具经过多方面发展,出现 的种类有茶炉、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专用 茶具。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述,广义的茶具包括贮 茶、碾茶、炙茶、煮茶、调茶、饮茶等过程的器具共20 余种。

  从茶具材料质地来看,我国出现过的种类有陶 土、瓷器、铜器、锡器、金器、银器、玉器、玛瑙、漆器、 景泰蓝等。到了现代,则以陶器茶具、瓷器茶具为主, 还有玻璃茶具、搪瓷茶具等,更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由于各地饮茶习惯、茶类及自然气候条件不同, 茶具可以灵活运用。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 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饮用。江苏、浙江一带 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四川 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 茶碗,下面还有个小茶托。茶与茶具的关系很密切. 好茶必须用好的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 劣,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显著的 影响。因为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同时也是 极好的馈赠物品。 《红楼梦》中,妙玉在栊翠庵拥有的茶具,是不同 凡响的:有成窑“五彩小盖盅”,有官窑脱胎填白盖 碗,有“绿玉斗”,有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 根的大盏,还有古玩奇珍的两只古杯,这说明我国当 时的茶具已是极丰富多彩的了。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茶具以瓷器、玻璃居多, 陶器次之,搪瓷又次之。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 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 瓷器茶具传热不快,保温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 梢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 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 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能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 变质。但由于陶器不透明。沏茶后难以欣赏杯中的芽 叶美姿,是其缺陷。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名茶,如龙 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瓜片等,杯中轻罗缥缈,澄清 一碧,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沉浮, 饮之沁人心脾,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充分发挥 了玻璃器具透明的优越性。至于搪瓷茶具也有它的优点,虽然欣赏价值比不上上述几种,且家庭、办公 室不太适宜,敬客不够庄重,促经久耐用,携带方便, 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至于塑料茶 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有影响,除临时使用外,平时都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暖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杯 中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并有熟味,大煞 风景。

  有的地区,茶具是成套的的:贮茶、煮茶、沏茶、 饮茶成套;盏、盖、托成套;铜、瓷、锡等器具成套合用 等。譬如四川成都的“盖碗茶”,用的是铜茶壶、瓷盖 碗、锡制杯托,用这一系列茶具泡成的茶,色、香、味、形俱臻上乘,果然“正宗川味”。

  唐代,从《茶经》可以看出,民间仍以陶瓷茶碗为 主,瓷器比陶器色泽洁白,质地更细腻,这有利于观 赏茶汤美好的色泽。由于唐代斗富之风盛行,贵族家 中开始出现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这类茶具很名 贵,但因为昂贵、笨重,而不能在社会上普及。宋代茶 具多用瓷茶盏,口敞底小,有黑釉、酱釉、青白釉等品 种,以黑色为主,“斗茶”用的茶具多为黑釉盏。元代 青白釉茶具较多,黑釉盏已逐步被青白釉茶盏代替。明代盛行用茶盏,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 壶的风尚。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 等茶具相继而起。近代,又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 具,使我国茶具更加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现代茶具 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比过去先进,而且在品种、花色、 造型艺术上也比过去精巧美观。

  我国目前的茶具,仍以“景瓷”和“宜陶”最为流行和名贵,普遍受到茶叶消费者的欢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