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瓷茶具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釉色丰富多彩,成瓷温度高,无吸水性,造型美观,装饰精巧,音清而韵长的特点,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从性能和功用上说,陶瓷茶具容易清洗,没有异味,传热慢,保温适中,既不烫手,也不炸裂。可见茶对陶瓷的依恋也是一个天然的“情结”,解也解不开。

  早在西晋,瓷茶具就从一般的日用瓷中相对独立出来,以后每个朝代又都产生了适应各自饮茶方式的独具风格的陶瓷茶具,其中又以唐、宋、明、清最有特色。瓷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 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江西景德镇“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白瓷是最为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赵恒下旨,在江西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当时彭器资曾评价为“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景德镇真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始于明代,共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嘉靖、万历年间曾被视同拱璧。清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几乎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彩绘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之誉。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湖南醴陵瓷器的特点是瓷质洁白,色泽古雅,音似金玉,其画面犹如穿上一层透亮的玻璃纱,洁白如玉,晶莹润泽,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2.青瓷茶具

  用瓷色反衬茶色,仿佛喝下的只是色泽,因而青瓷茶具从晋代就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壶嘴称为“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都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流子较为短小;十六世纪,浙江龙泉县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首次运销欧州市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幽雅、瓷质细腻、釉层丰厚、色调青莹如水,令人爱不释手,蜚声中外,是瓷器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特别是瓷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亦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瓷,通顺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青静,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白圾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它的另一特点是器脚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陷现紫色,因而有“紫口铁脚”之称。

  弟窑瓷,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宝梅子青宛如裴翠。弟窑产品可谓达到举世无双的艺术境界。

  3.黑瓷茶具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 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其他窑也竞相仿制,如四川广元窑、江西吉州窑所烧制的黑瓷茶盏,均与建瓷不差分毫。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