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12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饮茶对人有很多好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饮茶要讲究科学,要合理饮茶,不能不讲时机,也不能没有节制,还要因人而宜,否则,不仅无益还会有害。为了能饮好茶,应该注意以下12个问题:

  1、饭前不宜饮茶。茶会刺激唾液的分泌,如果您在马上就要吃饭的时候,仍大饮其茶,吃饭的时候,就会食不知味,而且会妨碍饭后的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如果您一直在饮茶,那么起码在饭前半个小时停止,准备吃饭,不应再饮。

  2、饭后短时间不宜饮茶。饭后茶能解肥腻助消化,但因为茶中含有鞣酸,容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鞣酸铁,随大便排出体外,造成血液中含铁量降低,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同时,如果餐中多食含磷、钙的海鲜等食物,茶中的草酸也极容易与钙结合,因不易排出体外容易结石。所以,饭后饮应饮淡茶,而且要15分钟后再饮,这样既可以帮助消化,又避免了它的种种副作用。

  3、空腹饮茶要注意醉茶。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减少胃液的分泌茶性寒,冷脾胃,会引起心悸、心烦、眼花、发抖等现象,这种现象称茶醉。

  4、不易喝太烫的茶。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的刺激较强,长期饮用容易使胃壁受损引发病变,茶汤最合适的饮用温度是50度左右。

  5、冷茶不如温热茶。冷茶没有香气,苦涩滋味浓,放了一两小时的茶已有氧化现象,冷茶对身体又有滞塞作用,引发咳嗽、聚痰。

  6、不能以茶服药。不同类别的茶叶其化学成份有几十种到几百种之多,冲泡后茶汤又起了化合作用,如果以茶服药,治疗各种病症的药物和茶汤混合,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合作用,很可能影响药效,所以不能以茶服药物。

  7、不要喝冲泡多次的茶。通常茶叶在第一次冲泡后,其各种可溶成份的溶解浸出量已达55%,第二次冲泡后约30%,第三次为10%,到第四次已只有1%-3%。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就有80%被泡出,第二次泡出已达95%,经过第三次冲泡,基本上完全浸出,再去冲泡就没有意义了。

  8、不喝隔夜茶。隔夜茶由于时间已经太久,即使看上去仍然很酽,茶里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温床,茶汤也会开始变质,香气和滋味也都消失,所以不要饮隔夜茶。

  9、不要喝太浓的茶。浓茶咖啡碱含量高,刺激性强,容易伤胃、伤肾,而且引起高度兴奋,易造成失眠头痛,尤其患高血压、胃病、贫血、心脏病的人,更不宜喝浓茶。

  10、饮用时鲜茶易致胃痛。所谓时鲜茶是指鲜叶制成干茶后存放时间少于30天的茶叶。时鲜茶由于香气清高,滋味清爽,汤色鲜活,人们常喜欢品饮。但时鲜茶未经氧化的酚类化合物含量特高,保留的醛类、醇类含量也较高,这些物质对于胃肠粘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绿茶的的刺激性比红茶强,夏秋茶中的中下等茶刺激性更强,由鲜茶直接制成的时鲜茶,贮存时间不足1个月,原则上不宜大量饮用。

  11、习惯性便泌者不宜大量饮浓茶。这是因为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收敛性,食用过量浓茶会影响胃肠消化道消化液的分泌,增强结肠的水份吸收,大便更易秘结,便泌程度加重。

  12、不宜用气压热水瓶水泡茶。气压式热水瓶其出水原理是,瓶内水面受压后,水从瓶底被压入瓶内导管,经瓶咀溢出。因此,首先被压出的是“瓶脚水”,“瓶脚水”含矿物质及其他杂物、沉淀物较多,用这种水泡茶使茶变浑、茶叶变涩、茶香不正,有失茶之本色,经常饮用有害健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