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家提醒三类人不宜喝春茶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一般认为,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副理事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蔡东联提醒说,春茶虽然营养丰富,却并非人人适宜,慢性胃肠炎、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饮春茶。

  春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

  蔡东联介绍说,春季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上一年秋冬季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所以春茶中水分和营养成分较为丰富,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

  春天的气温相对较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也较多,所以春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的茶氨酸是茶叶独特风味的物质基础,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持久,保健作用更明显。

  味道鲜爽但并非人人适宜

  蔡东联告诉本报记者,从营养角度讲,新茶中未完全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易产生肠胃不适,胃肠功能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炎患者,喝新茶易引发胃痛、便秘、口干等症状,甚至会加重病情。

  此外,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大量饮用后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等“茶醉”现象,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利影响。

  对于普通人来说,春茶买回后最好也要放置一段时间,至少存放半个月以后,等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夏茶、秋茶也是如此,以减少不舒服的感觉。

  保存春茶要干燥避光

  选购春茶时不要买太潮的,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不易保存,严重的还会发霉,滋生细菌,腐烂变质。

  茶的陈化与环境因素有关,湿度、温度、空气、光线等因素的不同,都会使茶发生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应把茶置于干燥、低温、隔绝空气、避光的环境中。否则一两个月后茶就会变得条索松散,叶表粗糙,沏出的茶水汤色灰暗,滋味淡薄,香气消失。

  春茶、夏茶和秋茶如何区分

  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以时间分,3月下旬至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为秋茶。不同茶季的茶叶,外形和内质有一定的差异。

  春茶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滋味鲜活。夏茶在高温下,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较多,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内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但秋天雨量往往不足,使茶叶显得枯老、叶色发黄。

  ●专家提醒

  新茶喝过量易“茶醉”

  春茶上市,叶女士的朋友赠她一斤新茶,平时不大喝茶的她听说新茶色、味最佳,因而每天都要喝五六杯浓茶水。不到一周,她即感到整个人昏沉乏力,有时还伴有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她是喝茶导致的。

  专家解释,新茶因存放时间较短,茶内的多酚类、咖啡因及活性生物碱等尚未氧化、挥发,含量偏高,易致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对胃肠黏膜也有较强刺激性,由此引发的种种不适都可称为“茶醉”。此外,绿茶属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刺激性较强,像叶女士这样平时喝茶较少,猛然加量,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医生建议,新摘春茶买回家后存放一个月左右再喝,不仅无损茶叶品质,饮用也更安全健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