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很多人喜欢的日常饮品,因此,有关茶的话题格外引人关注。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茶这种原本需要细饮慢泡的饮品也有了“快捷方式”——茶包、速溶茶等,这些东西因其便利很受欢迎。
但近日有关茶产品氟化物超标的新闻甚嚣尘上,究竟这些方便茶产品是否安全?它们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茶产品中为什么会含氟?这些氟是怎么来的?多少才是正常?
速溶茶、茶包、砖茶
新闻背景中提及到的几个“茶”的名词(速溶茶、茶包、中国砖茶),有必要在此先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速溶茶(又称萃取茶,茶晶)
即拆开包装兑水即可饮用的颗粒状或粉末状晶体。是由茶叶浸出的茶汁经浓缩、干燥而成。目前市面上的速溶茶有速溶红茶、速溶绿茶,其中速溶红茶占绝大多数。速溶茶具有溶解快、冲泡后不留余渣、携带方便等优点。
茶包(又称袋泡茶)
把不同的茶叶及其他内含物包裹在纸袋内的茶叶加工产品。连袋一起放入杯中,注入开水即可饮用。袋泡茶问世已一个世纪,它最早流行于欧美,而后遍及全世界,具有快速简便,便于拼配、混饮和携带等诸多优点,颇受旅游人士及办公室白领的欢迎。
砖茶(茶砖)
砖茶是以茶树的粗老叶片和枝条为原料,使用特有工艺加工成砖块状的茶类。有黑砖茶、青砖茶、茯砖茶等种类。
新闻背景
▲较早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迈克·维特对美国市场上不同品牌的速溶茶做测试结果显示:不少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超标,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为每升含6.5ppm,大大超过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中每升所含氟化物标准不得超过2.4ppm的标准。维特教授还发现,中国的砖茶中,氟化物的含量也很高。
▲3月22日,出品立顿速溶茶的联合利华称,在美国涉嫌氟超标的立顿茶是一种速溶红茶,是茶粉,而在中国没有生产此类产品。3月30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立顿产品的检验结果是:速溶茶系列中的奶茶氟含量为18.5ppm(毫克/千克),每包含有0.2775毫克氟化物;立顿柠檬茶的氟含量为0.5ppm,每包含有0.009毫克氟化物。袋泡茶系列中的立顿黄牌红茶氟含量为176.2ppm,每包含有0.3524毫克氟化物;立顿绿茶氟含量为110.1ppm,每包含有0.2202毫克氟化物。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茶叶行业标准(NY659-2003)中每公斤茶叶的规定,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ppm,以上立顿产品含氟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氟含量超标问题。
▲对于检测结果,有业界人士提出质疑:立顿送检的是速溶茶及茶包产品,对照的是2003年实施的茶叶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只对红茶和绿茶等作出了规定,至于速溶茶却没有有关规定。以这个标准来推定立顿的速溶茶氟含量也没有超标,值得商榷。
茶产品为什么含氟?
专家观点一:原茶叶不会含氟过量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家、茶叶研究所所长王登良教授指出,茶是健康饮品,所有的茶都是有利于消化的,应该分清概念,美国检测出氟含量超标的是茶产品,而茶叶本身是不会含氟过量的。
氟是一种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培育茶叶的水、土壤中均含有一定的氟元素,因此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促进骨骼发育、预防蛀牙。速溶茶和袋泡茶虽然是加工产品,但一般都是天然的,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而且由于是固态物质,甚至连保鲜剂等都无需添加。
专家观点二:含氟过量可能是污染
至于这次“立顿”红茶被美国科学家查出含氟过量的问题,王登良说,具体原因还不太清楚,但是生产厂家肯定不会特意地去添加氟。据推测,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大气影响、施肥或喷农药的时候茶叶原料被污染,另一个就是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如机器、环境的不清洁等。
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医学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一个个案病例。该病例中,这位52岁的妇女连续近30年每天饮用高浓度的速溶茶16~20杯,因此过多摄入氟化物,影响了骨骼的结构。这种案例研究的方法,科学依据并不大,只能反映个别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共性。
关于含氟的标准
据了解,一旦氟化物食用过量,会使人体骨骼密度过高、骨质变脆,从而导致疼痛、关节活动不便等症状,并导致脊椎弯曲、直不起腰、患佝偻病,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身体其他系统甚至大脑。但是,茶产品中的氟化物含量,究竟怎样才算过量呢?
茶叶行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茶叶氟含量的国家标准,只有一个我国农业部2003年实施的茶叶行业标准。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送检立顿茶产品的公布的结果,显示全部合格,却引起多方面质疑。检测所得出的数字分别是18.5ppm、0.5ppm、176.2ppm及110.1ppm。判定其没有氟超标的依据是农业部2003年茶叶行业标准(NY659-2003):每公斤茶叶中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ppm。
而这个行业标准中,只对红茶和绿茶等作出了规定,至于速溶茶却没有进行规定,因此只能按照标准推算出立顿速溶茶也是符合标准的。
王登良教授认为,我们国家在食品标准方面确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测定标准。而由于没有对茶产品氟含量的标准,很难界定喝多少茶会造成氟过量。
但有媒体指出,行业标准中的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ppm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每升饮料所含氟化物不得超过2.4ppm,数字相差太悬殊。其实这种提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饮料(液体)的含氟浓度,后者是固体物质的含氟浓度,一个是容积单位,一个是重量单位,没有可比性。
砖茶氟过量是不是新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迈克·维特对茶的测试报告中还提到,中国的砖茶中,氟化物的含量也很高。对此,广东省茶叶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砖茶氟过量的问题在国内早有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曹进教授在2001年时就曾发表文章提出“砖茶型氟中毒”。指出砖茶含氟量过高,长期饮用会引起氟中毒等。
这是因为茶树具有选择性地从土壤、空气中吸收氟的特性,并在树体内积蓄,积蓄的时间愈长,氟含量愈高,砖茶的氟含量可以是普通茶叶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但对于长期饮用砖茶,是否会导致氟中毒,在目前茶叶学界仍然争议较大,目前还没有定论。目前有科研人员致力于低氟砖茶的研究,有研究表明,砖茶氟含量控制在250毫克/千克以下即为安全水平。
袋泡茶分类
纯茶型袋泡茶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沱茶、花茶等。
果味型袋泡茶由茶与各种营养干果或果汁或果味香精混合而成。这种袋泡茶具有干鲜果的香味和一定的营养价值。如柠檬红茶、精华枣茶、乌龙戏珠茶等。
香味型袋泡茶在茶叶中添加各种天然香料或人工合成香精,如茉莉、玫瑰、米兰、香兰素等。
保健型袋泡茶由茶叶和某些具有药效的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如绞股蓝茶、人参茶、杜仲茶等。
优质袋泡茶的特点
绿茶:香气清鲜而持久,无烟、焦等异味,茶水色绿而清澈明亮。
红茶:香气鲜甜浓郁,茶水色红艳明亮,滋味鲜纯爽口。
乌龙茶:香气浓郁而持久,茶水色橙黄或金黄,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爽。
速溶茶与袋泡茶
袋泡茶与速溶茶的制作有不同的工艺流程。
无论是速溶茶还是袋泡茶,一般要完成茶叶的初制流程:首先是将叶片萎凋,即让叶片水分蒸发,再进行除杂质和捻碎、揉切、撕裂和卷紧等,然后经过发酵、烘干等工艺,制成统一茶号。
茶叶经过初制后,筛选出小的碎叶就可用于袋泡茶的原料,再经过装内袋、外袋、封袋,标签等工艺,就成了我们日常喝的袋泡茶。
而速溶茶则是完全不同的工艺:先要碎茶,然后再浸泡提炼,即把碎茶放入沸水中,把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粗滤出来,再把溶解了茶的沸水进行浓缩和干燥(干燥又分喷雾和冷冻干燥两种),剩下的固态物质就是我们看到的速溶茶的“雏形”了。所以,速溶茶与袋泡茶不同,它看不到茶叶的原始形态。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