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轻安滋味妙无穷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禅宗自南朝宋末达摩在中国创立,至六世分南北两宗,而南宗慧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风流所及,宗派纷纭,于南宋传入日本。

  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而且学禅务于不寐,不餐食,唯许饮茶。如此修心悟性,以追求形而上的心灵净化,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禅的意境多少和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归宿。

  品茶的环境宜清、宜静、宜闲、宜空,而不宜过雅。徐渭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丌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里青藤讲的是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似乎过于雅致,而难达禅宗论道“自心是佛”的空灵之境。我以为陈继儒强调的“一人得神”和张源讲的“独啜曰神”更近茶道之道。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借助茶的帮助,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茶,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滋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到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争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为花间露水,看功名为瓦上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