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叶传播路线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茶马古道,向西南,传播至西藏和印度。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向西由我国的新疆传播至中亚。

  据传是在公元六世纪时,茶叶由回族人运销至中亚细亚。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茶的痕迹。中唐以后,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向吐蕃和回纥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传播,客观上为茶叶向中亚和西亚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居住在中亚和西亚的人们应对茶叶有一定的了解。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将中国茶砖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到元代,蒙古人远征,创建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中国文明随之传入,茶叶开始在中亚饮用,并迅速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明清之际,通过新疆的“丝绸之路”形成一条“茶之路”,由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把中国茶叶输往各个国家。

  草原茶路,向北传播至今天的蒙古和俄罗斯广大的欧洲地区。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输入茶叶的是俄罗斯。随着蒙古人的扩张,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茶砖引起人们的好奇。幅员辽阔的蒙古大帝国分裂后,游牧民族的饮茶习惯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固定下来。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听闻茶的时间应于1567年。

  清康熙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正式签定《恰克图条约》,恰克图被辟为国际商埠。中国的茶商出长城,经过今天蒙古的乌兰巴托,到达恰克图与俄商交易。中国茶叶在俄罗斯社会受到普遍欢迎,茶叶贸易日趋繁盛,并形成独特的俄罗斯饮茶文化。迄今,俄罗斯仍然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

  海上茶路,茶叶南传中南半岛,是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肇始,开始向非洲、欧洲、美洲传播,而向东,则传播至朝鲜和日本。

  茶叶向中南半岛的传播由来已久。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众7次远航。所经南洋、西洋、东非国家30余国,加深了与各地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船首航从爪哇岛运中国茶到欧洲。

  据传六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遍及全朝鲜。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是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日留学僧最澄,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永忠等一起从明州起程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