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茶叶的生产历史悠久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罗田茶叶的生产历史悠久。王葆心主编的《罗田物产志》云:“吾县产茶起于唐代,大盛于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文献通考》亦说,宋时曾在罗田“石桥铺立茶场,造贡茶。”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此也有详细记载,说:“石桥茶场是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一0六一年)买卖,凡制茶五十五万斤,卖钱三万贯左右。”较之清光绪年间两县一岁之钱粮还多。

  罗田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多为沙质土壤,酸碱适度,宜于茶树的生长。所产茶叶香浓味醇。南部石桥铺观音山的观音仙茶,颜色浅绿,醇香耐泡,冲泡四次,其味仍醇,饮后满口清凉。此外,北部落梅河香炉观的香露茶,东部僧塔寺的“云雾茶”,中部老塔山的“凤山茶”,都曾受到历代名人的赞颂。据传罗田县令给苏东坡寄了一包“香露茶”,东坡欣然作诗答谢:“妙供末香露,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淹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元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最喜故乡“云雾茶”。他每月要饮茶一斤。罗田文人曾为“凤山茶”攘拟对联“当户青山藏凤尾,卷帘白水试龙团。”一九八二年,在省土公司举行的名茶和绿茶审评鉴定会上,罗田落梅河产的香茶名列第二。罗田制茶的功夫茶精细,尤重内质。各地每年谷雨前后开园,采摘一枪一旗(即一芽一叶)或一枪两旗的芽条,以热锅培炒杀青,后以手搓条索,再回热锅烘干,一次成品。叶汁外露滚炒成霜,故有“银霜”、“霜芽”、“龙团”之称。冲泡饮用,色正味醇。

  罗田茶叶的生产,几经兴衰。解放初期,全县只有星零茶树二万五千六百余株,面积合为三百零七亩。到了一九八四年,全县茶叶面积达到一万三千多亩,总产三十一万八千四百多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