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茶与佛教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从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时起,由于教义和僧侣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达成了一种默契。尤其是僧侣“不动不萎不倚”地坐禅时,茶叶这种具有清火、提神、明目、解渴、消疲等功效的饮料便成为僧侣们的追求之物。据史书记载,普陀山僧侣在五代(公元907-960年)时,就开始种植茶树。到宋代时,南方凡是有条件种植茶树的地方,寺院僧人都开辟为茶园。时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一碗茶”句,饮茶已成为僧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普陀山温湿、阴潮,长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更适宜于茶树的生长。因而普陀山的僧侣植茶、制茶、烹茶成风,茶艺甚高。一千多年来,“普陀佛茶”以它鲜嫩质佳、色香味俱全而誉满寺院。其中最佳之极品要数采于佛顶山菩萨顶的“佛顶云雾”茶,也称“云雾佛茶”。其味清醇芬芳,清心明目。此茶在清光绪年间由山僧献给当朝皇帝,被列为贡品。

  80年代以来,“普陀佛茶”种植面扩展,桃花岛也盛产“普陀佛茶”。1984年“普陀佛茶”被评为省级名茶,列为国家特种绿茶之一,使带有佛香之茶飘向了国内外。舟山与佛教有联系的茶叶还有产于岱山磨心岭“慈云庵”旁的“蓬莱仙芝”。记得有一年清明前陪客到慈云庵,老陶居士将头道茶叶用清洌之山泉泡之,顿时室中清香氤氲。杯中茶水上中下分成三色,杯底二蕊嫩茶宛如雀舌,蕊蕊直立。一缕阳光透过,杯中似有佛光流溢。呷一口“仙芝”,一股清香沁人心腑,真正是过了一次蓬莱品仙茗的瘾,不由想起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的诗句“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仿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真真妙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