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的遐想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顾家彝(保定)

  河北民谣有“曲阳的鬼,赵州的水”,据传赞誉的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真迹。“曲阳的鬼”是指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内的壁画和殿外石碑阴刻钟灵鬼伯图,“虬须运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

  “赵州的水”则是指吴道子曾到柏林禅院画壁画,其中所画水波,生动如流,非常出色,可惜随着寺庙历代变迁,墙之不存,焉见壁画!1962年,我带着这一问题曾专程去赵县寻访答案。在县文化馆同志的陪同下,我们观赏了修葺一新的安济桥的雄姿和栏板浮雕艺术,还凭吊了不远的小石桥,桥下均干涸无水。接着我们去柏林禅寺,残破的景象简直惨不忍睹,除了几棵千年古柏傲然挺立之外,竟无一间完整的殿堂,殿宇坍塌,瓦砾遍地,野草丛生,用年久失修来形容显然太轻。有人指着一堵残垣上画有的海潮旭日,说:“赵州的水!”不,这绝非吴道子的真迹,不过是近人粗俗之作,就像戏曲舞台上布景一般。要重见“吴带当风”已如同隔世。赵州古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唐玄奘法师曾到过该寺,吴道子来此画过水,这是禅寺六代祖师的正脉,在佛教禅宗历史上意义重大,遐迩闻名。不管新来后到的僧俗人众凡请教禅道者,赵州禅师均教“吃茶去!”北地不产茶,所谓吃茶凡指喝水,看来,“赵州的水”之说还真有来头。

  禅宗强调自我修悟,不诵经卷,不落言诠,让人间佛教深入人生,充满禅意,参禅活动趋于平民化、自我化、日常化、生活化;站亦禅,坐亦禅,行亦禅,卧亦禅,从搬柴烧火到洗钵贯彻日常起居生活之中,尤其是赵州禅师“吃茶去”这一段著名典故,神通妙用,禅机无限。师问新来者:“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或曰:“不曾到。”师亦曰:“吃茶去!”柏林禅院主问曰:“为甚均教吃茶去?”师曰:“吃茶去!”这“吃茶去”三字偈语成为参禅悟道、普度众生的传世名言。

  新修的柏林禅寺如今是焕然一新,新升座的年轻主持明海法师说:“赵州柏林禅寺的茶永远是热的,赵州的门永远向众人敞开”。就是说众生可在茶中悟道,在茶中求证正觉。

  赵州茶会是一种怎样的茶呢?我想象不会是市场上那些“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占一枝春”的诸品名茶,为了深谙人间最底层之阅历,为了体验红尘艰辛困苦之平民生活,参禅者粗茶淡饭度日月,芒鞋陶钵伴青灯,粗茶粗到什么程度,可能是那些最普通、最低档、最原始、百姓称之为“老末叶”的茶。“江南三月人倍忙,抢摘新茶又插秧,顾得插秧蚕会老,采得桑来秧又黄”。一般农家喝的粗茶也是忙里偷闲摘回来的自用茶,细一点的还会拿去换钱补贴日用。于是,我又想起了安化茶,安化在常德、娄底之间,前年我途径安化顺便打问,当地年轻人竟不知安化茶为何物。二战时期我是喝过安化茶的,那是一种用刀连叶带枝一起砍下来的粗茶,晒干后黄中泛白(不知者还以为是一种中药饮片),要大锅巨壶蒸煮才好喝。浓香、味醇、苦尽回甘,饮后化郁安神。类似这般粗茶煮上一大锅,灌入包壶。“吃茶去!”你尽可自斟自饮,慢慢吃,吃出其中的禅意,而不必像茶道那样,尽管是讲究“和、敬、清、寂”,可是过于繁文缛节,一应遵循仪式化、程式化。“俗人多纵酒,赵州有茶香”。在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大声挥引下,倒上一碗粗茶,细品慢啜,倾听堂外古柏轻风,联想吴道子画的水浪壁画,怎不叫人心动神移,神与茶会,物我两忘。

  茶禅一体,茶禅一味。在吃茶的过程中,人们尽可体验参禅至乐,平凡的茶水中吃出不平凡的人世沧桑之回味,启迪本心自性;在吃茶一刻之中,人们尽可领略到“人心之外更无佛、佛即在你心”的参禅之主旨。正所谓:禅性真如赵州水,圆通妙觉去吃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