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人·茶人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孟录燕

  [南昌]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243-244页

  百合、樱花、桂花、排箫、尺八、水烛、茶叶,构成了一个象征中日友好的插花作品,名为“天朝之乐”。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深远的寓意,给人以高雅、安祥和远思。可以想象她的创作者是何等雅致飘逸、何等丰富深邃!

  果然,见到袁勤迹时,她身穿一件黑纱罩衫优雅地飘着,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少妇特有的韵味和少有的脱俗。光洁的额头,浅浅的笑意,生动的表情,娓娓地诉说着高洁。

  袁勤迹出生于书画世家。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袁勤迹9岁开始学二胡、古筝,学工笔画、山水画。从小艺术修养的培养和艺术功底的积累,影响着她以后的道路。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管理系毕业后,当过七八年导游。她说当导游可以更多地接近自然,寄情于山水,从自然中吸收灵性,在自然中放纵自然的情感,让自己变得率真、纯正。

  她是个雅人。点几柱清香,她会忘我地长时间弹古筝,让凄美的古音,空灵的清香缭绕;听窗外雨打芭蕉,她会慢条斯理地画上一幅工笔画或山水画;有时邀上三五个朋友,兴致所至时,她还可以学跳一段韵味十足的敦煌舞步,或者唱上一曲地道的日本民歌。一个生活在现代,沉溺于古代的女子,她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她更喜欢把自己称为茶人。对茶她情有独钟,对茶,她有自己特别的见解。她说,喝茶,或浓或淡,清香即可;品茶,若有若无,平和便是。她熟知中国、日本的茶历史、茶文化,《中国茶经》、《中国茶文化今古大全》、《中国禅宗大全》是她经常看的大部头。在她的书架上从几千册的图书到收藏的各式茶具,无不透露着她或浓或淡的清香,若有若无的平和。她像一个生活在时光交错边缘的精灵。

  让她感到自己可以真正称得上茶人的是,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四大茶道流派中的禅宗茶道。禅宗茶道内涵丰富,动作优美,凭着自身较高的艺术素养,袁勤迹独创了一整套禅茶艺术表演。她运用中国礼仪,舞台艺术,更多地采纳了敦煌舞姿,选用唐朝敦煌戒定真香为背景音乐,配以特定的服装、道具。更重要的是,在她的茶道中渗透着佛教文化,把佛教礼仪,佛的说法,通过观音手印和敦煌舞姿把它们诠释出来。吸纳日月天地之精华,溶于茶中,取禅之悦,纳茶之精,融禅味、茶味于一体,让饮者从中品味丰富的精神内涵。

  袁勤迹在古典传统的茶道中溶入自己的思想内涵,使之发扬光大,带给世人平和、清香,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中国茶道。她说,中国自古就有饮茶传统,但如今很多人知茶却不知道中国茶道。相反,从浙江径山寺传出并逐渐形成的日本茶道却声名大振,这让这位茶人很想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些事情。

  她以雅人的内涵与广博,茶人的痴迷与专注,向我们不厌其烦地诉说一个又一个古老美丽神奇的传说。她如天朝之乐般,默默无声地传递着历史的音符,传诵着人间神圣的绝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