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文化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翻开中国古诗的书卷,隐约能嗅到茶的幽香。茶在中国,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既是日常提神解渴的饮品,与柴米油盐并论,又是文人高士之绝妙雅事,与琴棋书画相联。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茶是有着一席之地的,从西晋左思第一首煮茶的《娇女诗》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都有关于茶的精彩描写,但最能体现出“茶禅一味”这一精神世界之纯粹的,莫过于诗。笔者将历代一些写茶的佳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作者以茶或茶事为中心加以描写,换言之,算得上是为写茶而写茶的;二,将茶作为一种文化,升华了饮茶的意义,进一步表现人的品格、修养或是生活的情调,可说是借写而写人生的;三,并不一定是以茶为主题,而是将茶与其他景物融合,展现出了一种境界,甚至于是以禅意入诗,达到了“诗禅茶一味”的高度的。

  一、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茶具有清火提神,静心轻身的保健作用,早在远古时代,茶的功效就已被发现,此后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详细的记载。《神家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官修的《唐本草》中写道:“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喝令人少睡。……苦茶下气,消宿食。”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也谈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古代的诗歌中,以茶或茶事为主题的着实不少。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把它作为日常养身保健的饮品,还将其形态、其色泽、其味香加以栩栩如生的描绘:“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唐?齐已《谢中人寄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宋?王禹 《龙凤茶》);把它看作是养生之仙药,延令之妙术,仿佛它有仙凤道骨,仿佛它是灵液琼浆:“我生爱茶复爱仙”(清?钱谦益《谢于昭运寄茶》),“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宋?范仲淹《和章泯从事斗茶歌》);并将采茶、煮茶、品茶的过程提到了美学的高度,言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其意境冲淡清雅,与禅境禅悟一味。对茶的形态功用描写得最为淋漓尽致莫过于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讲究用轻清之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