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醉人何必酒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入得茶楼,每见有“茶亦醉人何必酒”的句子,便心生非议。总觉得茶茗醉人,乱人心身,就失去了茶的本性。茶不宜与“醉。“酒”这些烈性词等同。茶是一缕清风,一弯明月,一掬馨香,一柱紫烟,故私下写了“一掬茶香擢心尘”的句子,以拨乱反正。

  在我以为饮茶的大境界便是沐浴更衣,焚香净手,寻得一处“禅房花木深”的境地。若有袅袅的丝竹之声萦绕窗前亦可。此时,当是老僧入定俗念消弥,清幽茶香飘荡于静室之中。轻啜一口茶随着茶汁的幽幽穿行,意念中便有一处心灵的尘埃荡涤而去。斯时,有一种修身之后的高洁感渐自温暖全身,只觉“吾生有涯而吾之道无涯”。舒缓吐纳之中光大无限之道啊,便悄然降临,只让你开了天眼幽冥之中与天地相通。这时心游万仞神驰八极,境界之大岂能以言语道哉!故饮茶是一种导引,其终极意义即是修身,舍此,便偏离了饮茶的本意。

  先前只觉茶艺和茶道表演那样罗罗嗦嗦的一通,最后剩下一小盏茶汁,只让你抿上一口,那折磨人的狠劲!现在,我便不这样看,表演的过程实则也是净心的过程每一次舒缓的动作都似慧者拂尘,掸去了一丝心灵的尘垢,便有”洗心革面”之后的愉悦感。而这时兼听高雅之音便宛若羽化升仙,只觉身体已是一缕清幽的茶香。

  也正因此偏见,我觉饮茶有境界之分:下者为牛饮,不论茶质,不论器具只是一通猛灌,以解渴为乐事。我不反对这种饮法,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是颇为受用的,只是少了修身的况味:中者为对饮有知音相伴,两人把盏细品,畅叙契阔抚平心中块垒,故伟人写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句子,以记叙饮茶广州茶楼的难忘旧事;上者为独饮,一人禅定于静室,一盏清茶,伴君忘却尘嚣,神通苍冥。

  想起桂林游玩旧事。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进了一家茶社,说是请我们喝茶我们心中明了,喝茶后无非是购茶。故在茶艺表演之际我只觉“笑里藏刀”,坐立便有些不安。而那小姐表演完后就介绍了各种名茶的特点。只是轻言细语,目光柔和,并不见那种“杀气”。时间过了很久我们这些游客并无一人掏钱买茶,而那小姐依然不惕不怒,甚至我们离开之际仍面带笑容,礼送我们出门。我想这小姐亦是懂茶的人啊。

  万事悠悠,修身之道,唯此为大。饮茶是通达修身之道的一种路径,只有我们对修身充满了强烈渴求,饮茶才能完成它神圣的意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