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与佛教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古诗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名山中”。名茶与佛教因此相辅相成,声名与共。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的《茶谱》记及: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上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瘥”。

  宋代陆容《赠天台山茶僧》诗云:“江南风致说僧家,石山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诗中勾划出泉淌石崖,茶隐竹影,名僧含笑点头,香烟茶香弥漫,恰是一幅极为生动逼真的山水画卷。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佛教中重要的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素称“佛天雨露,帝苑仙浆”的名茶——“天台云雾”,就出产在这风景绚丽的天台山中,名茶也首创于僧侣之手。

  僧侣饮茶的习俗,以修身炼功借茶提神,也是僧侣长寿的原因之一。唐代李白曾写过《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中云:“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叶枝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日本著名寺僧荣西曾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专门叙述饮茶的功效,视茶叶为圣药之本源,称为“神圣药品”,有养生延寿之功。

  我国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方式是“禅定”,即静坐。但静坐既不能睡,又不能卧,时间一长,未免有些疲劳,难以坚持“禅定”,因此僧侣们常以饮茶来提神,驱除“睡”魔,于是茶与僧侣们结下不解之缘。但茶从何来呢?僧侣们自力更生,在“禅定”后休闲之时,于寺院前后,开荒种茶。由于茶生长在无污染的大自然中,生长良好,再加上有些僧侣善于制茶,于是制出许多名茶来。不仅自己饮,而且供香客们品尝。

  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就是曾当过和尚的陆羽所撰写。这是茶与佛教因缘的一段插曲。

  “名山出名茶,名山多寺院”。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均产有名茶,如四川峨眉山的“峨眉娥蕊”,浙江普陀山“普陀凤尾”,安徽九华山的“九华毛峰”等。除此,还有江西庐山的“庐山云雾”,浙江天目山的“天目青顶”,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天柱剑毫”,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湖南洞庭湖的“君山银针”等等,均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