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笋源茶记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5·1没事,翻了翻茶经。实在人太多没地方去了,顺便去长兴走了走。茶经上说: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长兴有那种卡。就是山的意思,陆羽说的那个地方是顾渚上去要很多路的,过了贡茶院的牌坊,车做到了尽头,就只能走路了。山路很是难走,而且进山的路很难找,陆羽说的那个地方很难和山民沟通,只能看运气了,虽然有熟人带路,但是心里也打鼓。

  山路多石头,很是难走,容易扭脚的。山越来越高,山民看我的眼光也越来越奇怪。路上有很多竹林,竹林里有很多野茶树,他们都觉得这就是最源头的紫笋了,不过我觉得这和陆羽写的还是很有距离的。所以不为所动。继续爬山。

  山里的水特别清冽,慢慢从山上流淌下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终于走过最后一片竹林的时候,看到了前面山崖的坡上长着很多茶树,坡上布满石头,非常突兀,很难走。坡很陡,所以去摘茶叶虽然没有生命的危险,还是很容易受伤的。可能是好东西的得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缘故把。山崖上就没有其他树和竹林了,太阳照着,很热。中午的炎热和晚上的寒冷,可能就是造就陆羽的笔下仙茗的原因么。

  我慢慢的爬上山石,这里的茶树基本是紫芽和绿芽两种。由于现在大家喝绿茶讲究绿的好,而且烘青的绿色山民认为好看,所以紫芽他们都不爱摘。不知道茶圣在世,对此有何感想。

  山崖的茶芽和叶明显较竹林中先前看到的茶树更为肥壮,长短也不均匀,粳也粗。稍微摘些手就很粘,看看时间还早,我就打开塑料袋开始摘了,居熟人说这些山还是某些村里所有的,茶树也是别人的财产,因此,我做了回小偷,还好也没人看到。来了总的有所得么。茶树生长在山石间的黑土里面,分布也不是均匀,所以摘的速度比较慢,我已经没法估计芽,笋和叶的差别了,能摘多少,就摘多少。山里没农户,能吃的都吃了,饿的要死。渴了还是好办的,边上就是山水,很甜,想想下次如果再来,肯定要多带吃的。

  摘了半袋的茶叶,实在抗不住,我们还是下山了。走回了村子包了个车就到了熟人的家里,距离顾渚8里路的一个村。茶叶不能捂常,否则梗容易发红,影响口感和成色。吃了中饭前把茶叶摊开晾,乡民都来看看,发表些议论。为了比较质量,我们下午还是到附近的一个山上去摘了些。看看是否距离真的产生美。下午摘的是在半山腰的自种茶,也有野茶,我都采了些。也不管紫的绿的。

  紫笋的炒法比较简单,无非是炒了再烘干,因此香味较龙井等要淡,但是颜色更绿些。在开炒的时候,区别还是显现了,明显在卡里面摘的茶叶炒起来味道更香,比较重。看来茶经上也的确没错。我和山民讨论了是否能增加炒的时间,因为烘的时间太长了。不过看来他们都没把握,只能做罢。

  等到全部搞完,回来 都已经半夜了。总共是8两茶叶,那个卡里的就1两多,2两不到。包好放到石灰缸里,今天开始喝。味道不苦,满润的,喝了也不渴。因为茶叶大小不均匀,就不上图了。上了个在那里拍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