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四月,我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务农,全家九口,全靠父亲力作,维持生活。我七岁时,父亲为我取名宝林,送入私塾读书。同学中有两位小尼姑,她们读《心经》时,我暗中随她们念,不久,能够背诵。
我家中无人信佛,亲戚朋友也没有劝我信佛。不知什么缘故,我却从小喜欢供奉佛菩萨像,要求父亲做个小龛,用以供奉观音、弥勒、土地、财神,每天早晚敬香和供净水。十二岁时,从家中旧纸堆里见到《玉历至宝钞》一书,内容是十殿阎罗、刀山油锅等事。
我看后心惊,并想:我若吃肉,生时吃四两、死后还半斤,一生不知要吃多少肉,到了阴间地狱,就要受苦无穷。 同时看到杀猪时,悲惨嘶叫,于心不忍。记得这时春节将到,穷人家的孩子,总盼望过春节有荤腥吃。而我却向父母提出要吃素。
他们不同意,认为小孩正在发育, 吃素会弄坏身体。我就提出变通:试吃几个月,如影响身体,就停止素食。可是半年后,不但没有影响,面色反而更好。我暗自庆幸,默默发愿,坚持终身吃素。从此再也不想吃荤,连闻到荤味也就觉得难闻。因此更有决心长素。
我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进学校。到县贫儿院半工半读,同学都叫我“小道人”。一九三六年,日军向南通城投掷炸弹,我被迫停学。
第二年,日军侵占县城,我们全家逃到郊区,临时在一座庙中吃饭。老和尚见我一人吃素,就问我会不会念经。他送一本手抄的早晚课诵本,并说时逢劫难,多念观世音菩萨,可以逢凶化吉。其时我十四岁,没有读几年书,经咒生字很多,我就天天清早起床,盘起双腿(起初很痛,咬紧牙关熬着)。
一心照经本硬啃死记,约三个月,终于全部能背了,再去请问,字音大多正确,于是我每天坚持背诵,并念几百声观音菩萨。有一天, 日军烧毁我左右房屋,而我家房屋安然无损.又有一次,日军到处枪杀老百姓,我母亲带领我们兄妹逃到郊区,只留父亲一人看家。待日军走后,满街满巷都是尸体,而我父亲未遭屠刀绝处逢生。这两次大危险,都平安无事,使我相信,若无佛菩萨庇佑,决不可能化险为夷。
十七岁,进布店当学徒,仍保持吃素。业余喜欢到佛堂或莲社听法师讲经、开示,并学习梵呗,约半年时间,就能敲法器了。第二年,看到一本持大悲咒灵验的书,即发愿持诵,从每天十八遍、六十遍、一百零八遍、二百五十遍,最多达每天持五百遍。(每天记下遍数,至五十岁时,累计持诵三百万遍)。
当学徒期间,没有工资,发一点零用钱,我舍不得用,喜欢买螺蛤之类放生,并在居士林辟《护生墙报》,抄写吃素戒杀放生的文章,劝人素食;我的师母就是受我影响,素食终身的。这时我阅读《印光法师文钞》,归依灵苦岩山妙真法师。
一九四六年,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到南通净土庵讲《普贤行愿品》,我每天去听,应师见我有恒,赞许我有宿根。我要求随他学华严,他答允等待机缘。其时我在南通布店工作,偶尔在街头旧书摊上,请购到一部《宗镜录》,读后感到很有滋味,不明了之处记下, 写信请教应慈老法师。他总是有信必复,详细解释,并不断鼓励我学参禅。
一九四七年,应老法师在南京的弟子发起华严法会,来信要我去, 我毅然辞去工作,随应老法师去杭州、无锡、苏州、常州、常熟等地,听讲经打禅七。
秋间, 南京的法会开讲晋译六十华严《探玄记》,我有空就跟当地老居士学习古文。应老法师对弟子们要求很严,每天除了诵华严经、坐香外,还要学分科,复小座。四九年四月,南京解放, 讲经法会继续到秋天圆满,老法师为我们男女居士授菩萨戒、五戒。我随老法师回上海沉香阁居住一个时期。老法师劝我回乡劳动生产。
一九五一年,布店派我驻沪办公,地点在上海浙江路北海路,离佛教青年会很近,每晚去佛教育年会诵经,又集体归依圆瑛法师,自己觉得参禅不易得力,开始念佛。一九五五年佛教青年会结束,五六至六五年,在上海佛协、弘化月刊、佛教公墓工作。文革中到工厂劳动,家中佛像经书被搜一空,并要我开荤,但我已习惯素食,没有吃荤的念头。八九至九○年,朝礼四大名山及各地著名寺庙,得到不少法益。
我一生中虽不求感应,而在冥冥之中蒙佛菩萨加被的事很多。举两个例子。有次我经过愚园路常德路,人行道上人家忽然掉下一个花盆,嘭然一声, 正好落在我面前一市尺左右,如果早上半步,我的脑壳就要砸碎,将是一场大祸。又一次在家中大扫除时,椅子上一块玻璃从我身边落下,只差一点点掉到在我头上(掉在头上至少头破血流)。 当然,学佛目的不仅仅为消灾免难,却自然地会逢凶化吉,遇难呈样。
佛菩萨护佑众生,总是无微不至。
由于吃素五十多年,除了三十二岁时因业障患病吐血,不久就治好,我的精力比较充沛。
曾三次骨折,至今无后遗症。回想我一生与佛有缘,大半生接触佛教中高人。以父亲为我取名“宝林”来说,(他不大识字,更不知佛理)哪知这两个字出于《观经》“光明宝林,演说妙法”。还有《宝林传》、宝林山、宝林寺等等。这个名字富含道意。自己从小自发吃素信佛,是什么原因,我自己也不能解释。
我年纪已快七十岁,如少水鱼。近来我们听某位法师讲《无量寿经》的录音,这才如梦初醒,觉得学佛多年。都是杂修,没有一门深入,可以说是错用了心——如不用功修持,一生成办.则必在六道中沉浮,无有出苦之日。所以决心专修净土,求生西方,以报四恩。
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学佛吃素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但是葱蒜韭菜都是植物,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属于五辛,又曰五荤,指五种辛味之蔬菜。
“刹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名家笔下浪漫又深刻。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原始佛教也叫“早期佛教”、“初期佛教”。从释迦牟尼领导创立佛教到形成部派佛教之前的佛教总称。主要教义是五蕴、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等。佛教典籍第一次结集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此时教团较统一,比丘持戒较严,基本上以乞食为生。传播地区主要在古印
供香之前,应先洗手、漱口,端正威仪,恭敬合掌,眼观佛菩萨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功德,一心诚敬供养,犹如佛菩萨现在眼前一般。接着,举起所供之香令至齐眉,至心称念佛菩萨圣号。正供香时运心观想:愿以此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贤圣,普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世间上,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尽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理论,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劳无功。那么,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呢?
很多人都觉得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要全部忍受,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然事实并非如此,忍辱不是说什么都逆来顺受,一味的死忍着。这样的死忍,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一触即发,嗔恨心爆发,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间,就预示着将度过与苦为伴的一生。在生命之路上,出生时遭受分娩的危险与痛苦,成长中被可能出现的病痛折磨,期间还会伴随着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事故,还有学业的升跌起伏,事业的不顺都将给人们带来种种痛苦。就算这些苦都能躲开,生命在不知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答:“来拜见禅师。”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石巩慧藏禅师问西堂智藏禅师:「汝还解捉得虚空么?」西堂云:「捉得。」师云:「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虚空。师云:「作么生恁么捉虚空。」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每日只管打坐,于是管理藏经楼的藏主(图书馆馆长)就问道: “大德每天打坐,为何不看经呢?”
龙潭崇信禅师一日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天皇道悟禅师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汝心要。”
有一天,沩山和仰山师徒一起去放牛。沩山指一指牛群,问:“这里面有菩萨吗?”仰山回答:“有。”
漳州罗汉院守仁禅师。泉州永春人也。初参净慧,后回故郡。止东安兴教寺上方院。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意。”师曰:“即今是什么意。”
我努力成为父母心中的我,可我很累想放弃,这是不孝吗?被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困扰很多年了,努力过互相沟通,每一次都无功而返,还被他们的言语和态度所伤,让自己好不容易坚强起来的内心,变得脆弱,觉得自己的人生可悲而无望。现在来分享今天的这个提问。
人们的误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改变,但是,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事实上,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只有先改变自己,再慢慢影响身边的人。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认知,一旦纠正不成便恼怒、便退群。且不管谁正谁偏,谁执着。
刚开始戒色时,会很困难,无论是念头、习惯还是行为都控制不住,人也很颓废,又想着尽快戒色。于是在自我的拉扯和煎熬中,一边半信半疑一边做着功课,很有可能功课也做不下去。很正常,习惯成瘾后,就需要戒色人本身有强大的信念和定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