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什么?如何获得安乐?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安全感是什么?如何获得安乐?

安全感是什么?

  “安全感”是常被现代人挂在嘴边的词,不过,很多人谈论到它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这就好比当一个人意识到胃的存在时,大多是因为这个部位感到不适了。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活得很累,不经意流露出的焦虑情绪也会让周遭的人感到难以应付。

  安全感是认为一切确定、可控的心理状态,属于主观的个人感受。缺乏安全感的人,常会出现以下表现:

  1、不断展示、炫耀自己的成就

  不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因此,往往需要不断展示、炫耀自己的成就来获得外界肯定,从而证明自己的优秀。

  2、对自己和所拥有的一切总不满足

  对自己的相貌、智力、能力,以及所拥有的名利、地位、感情等总感到不满足,不断想获得可靠的承诺,或以严苛的标准或远大的理想约束自己,缓解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3、患得患失,优柔寡断,不敢接受美好事物

  不敢接受美好事物,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配不上,表现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样子。

  4、害怕变化,内心敏感,易焦虑

  害怕自己失去掌控,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烦躁和焦虑。

  5、不自觉寻求、依赖内心强大的人

  除了自我检测标准外,还可以观察身边的人,是否大多气势很足或内心强大。缺乏安全感的人,会不由自主寻求依靠。

  不安全感源于对无常的抗拒,很多人对不安全感的体验,来自幼年时期:缺爱的原生家庭、突然离世的亲人、不经意的恐吓式玩笑都可能在懵懂、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不安的种子。成年后,心智虽比儿时成熟、理性,但潜藏在心底的不安如同本能,一旦生起,凭理智是难以抵挡和控制的。

  从佛法角度来看,不安全感是无明的产物,源于对无常的抗拒。因为认识不到、或不愿正视“无常才是世界真相”,所以不断向外抓取财富、名声、地位、家庭,以抵御无常的发生。

  但可惜,那些用来抵御无常的事物本身,也是无常的。拥有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越多,获得安全感的难度和成本,反而越大。

  因此,这样的“安全感”,本质是一种苦:为获得支撑“安全感”的因缘条件,须付出相应代价;未得到,体验“求不得苦”;得到后,担心失去,体验焦虑之苦;一旦失去,体会“爱别离苦”。

如何获得安乐?

  真正的安乐来自稳定的内心,那么,我们是否注定无法获得安全感呢?并非如此。只是方法,与世人所用的不同。真正的安全感,源自稳定的内心。

  1、简单生活,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简单生活,即少欲知足。所谓“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想要的少了,扰乱内心安定的因素,也就少了。

  2、内心独立,减少精神上的依赖

  很多人的外在,已经长大成人,但内心依然像个孩子,求关注、求安慰、求保护,无法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独立的人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照顾、接纳、完善自己,成为真正独立的成年人。

  3、修福增慧,开启安乐的源泉

  深埋在内心的不安,根源于对无常的恐惧和抗拒。其实,无常并不会招致痛苦,是我们对恒常的执著,才让自然而然的变化,成为难以接受的伤痛。

  学习佛法智慧,积集福慧资粮,通达无常、无我的空性智慧,从根本上拔除令生命不安的无明与烦恼,便能开启究竟安乐的源泉。

  “安全感”只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实有,更不等于真正的安全、可靠。看透“安全感”的本质,停止饮鸩止渴式的向外抓取,学会少欲知足、独立自主,正视、接纳、了悟无常实相,自然心安万事皆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