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君子还是小人?看孔子怎么说

佛与人生 | 作者:仁禅法师 [投稿]

你是君子还是小人?看孔子怎么说

  儒家经典《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位”:安于平常所处的地位;“君子”:对有修养的人,儒家将其标榜为君子;“不愿乎其外”:遵从自己的本分,不向外面去打妄想、去攀缘。整句话字面大意:君子以其当下的地位行事,不谋求本分之外的事。

  “素富贵,行乎富贵”。

  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作为富贵者,应该去帮助周济别人,这也称为“达则兼济天下”。而“穷则独善其身”,就是下面几句:

  “素贫贱,行乎贫贱”。

  因为自己宿世的因缘,现在是一个贫贱的身份,那就“行乎贫贱”,“素位而行”。遵循自己本分,贫贱就过贫贱的日子,不去打妄想,不去攀缘,不溜须拍马。虽然贫贱,但是人格非常清高,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

  “素夷狄,行乎夷狄”。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少数民族。在夷狄当中就“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就像《印祖文钞》提到的这位居士,遇到独生儿子死去的灾难,或者有人得了绝症,这时他不会去怨天尤人,而是逆来顺受,知道这是天命,有这个定业,也不会去攀缘。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境遇,都能悠然自得。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如果在上位,或者是富贵的身份,他不会去欺凌他的下属;如果在下位,对他的上级也不会去拍马屁,曲意迎奉。

  学习了上面这段文,大家各自针对自己反问一下:像儒家《中庸》中讲的这些做人的根本,你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现在先不要谈修习净土法门,先不谈学习出世间佛法,首先要问,你做人做好了没有?先不谈佛法讲的出世间因果,就先谈世间的因果,你信不信世间人讲的这个命?你如果不信的话,那你还是个小人,不是君子!君子都谈不上,就不要谈学佛了,更不要谈修学净土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不管在富贵贫贱的任何时候,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无论处在夷狄患难当中,也都会从自己身上去反省,看自己哪方面做得不足。

  假如有一个朋友突然非常无理地在背后诽谤你,骂你,甚至打你,你会不会反省是自己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哪一方面使他引起了误会?不管对方多么无礼,都应该反省自己,不应该迁怒于别人,怨恨别人。相信绝对有天命,有定业,有因果,你为什么还会去怨天尤人呢?所以下面接着说: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向上,不要去怪老天爷不公平,这是你自己造的业,自作自受,天道绝对公平无私,老天爷跟你没有什么怨仇;“下不尤人”,不是说跟你无关的人莫名其妙地就骂你打你,背后诽谤你,败坏你名声,或者用种种手段陷害你,甚至杀你的头,那都是你自己过去生的造作,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的命。

  比如说受奸人的挑拨,国王不说罢你官,而是直接要杀你的头了,这时候你会不会怨恨?如果没有真正地深信因果,能做到吗?这点都做不到,学佛更不要谈!儒家的君子最起码要做到的,学佛的人更应该都要做到。

  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个公案。据史书记载,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受奸人陷害被充军发配,他的两个孩子也一起充军,当时两个孩子不停地骂那个奸人,在路上正好碰到下雨,范纯仁就问两个儿子:“难道这下雨也是那个奸人造成的原因吗?”

  真正的君子,他就有这样的修养,即使遭到奸人陷害,也认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就像你突然碰到下雨、或者绊了一跤掉到水里面,这些都是自己的命,要相信这一点,不要去怨恨加害你的人。你如果相信命,自然就会做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就能达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也”。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君子处于平易的境地,素位而行以等待天命,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权贵,不怨天,不尤人;小人则不信命,心存侥幸,想以冒险求得偶然的幸运。下面,孔子再作了一个比喻: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鹄”:鹄的,箭靶的中心。就好像君子射箭(射为古人的六艺之一),如果没射中鹄的,那你不能怪别人,只能找自己的原因。就像射箭不中,只能怪自己一样,君子有了失误,就找自己的原因,“反求诸其身”——成语“反求诸己”的出处。

  前面,“素富贵,行乎富贵”是成语“我行我素”的出处。本来是褒义词,后来就变成贬义了。

  这一段儒家《中庸》当中的教育非常重要。对我们学佛人来说,特别是对在家居士,有极大的帮助。居士有家庭、工作、同事乃至朋友,要跟社会上许多人接触,这方面的教言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是我们学佛的人来看儒家的这些道理,会觉得非常相应,因为这是最起码应该要做到的。我们佛法讲的是出世间法,虽然佛法也有人天乘,但不像儒家完全讲人乘,对做人的道理讲得很透彻。

  但可惜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我们从小不像古人一样受四书五经的熏陶,以及学习做人方面的修养,这有很大的缺陷。儒家是学佛人的基础,是做君子,甚至是做人的基础,我们现在要重新去补这个缺陷。这一点特别是对在家居士来说,非常重要!

  在家居士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没有佛法的因果正见和儒家的君子修养,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也就丧失了修行的基础。如果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小人了,屡次不按君子之道去做,那就马上要反省并警策自己:下一次我不应该再犯同样的过失!在社会上处事,如果用一种谄曲心去拍马屁、走后门,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连人的信用、脸面也不顾了,人格都丧失了,那就非常可悲了。

  摘自:仁禅法师《莲宗祖师教言专题选讲》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