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真的快乐吗?真的幸福吗?

佛与人生 | 作者:释妙大 [投稿]

今天的你真的快乐吗?真的幸福吗?

  在都市里游走,多了一份匆忙,少了一份淡定。每天的忙忙碌碌好听点是充实自我,干劲十足,可是当夜幕来临的时刻,扪心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我今天真的快乐吗?真的幸福吗?

  金钱在当今的社会是人们谈话的焦点和论点。可是没钱的想有钱,有钱呢却也有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苦涩,因为太多的人有了钱,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最后落得满身是病,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

  就像佛在《无量寿经》里所说:“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钱很重要,可是我们有健康的身心吗?我们有坚定的信仰吗?我们快乐吗?我们幸福吗?

  佛教不反对佛教徒挣钱养家,甚至在许多经卷里教导佛弟子的理财方式。比如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中说:“若索以得财,当常作四分:一分供衣食,二为本求利;藏一为储时,厄时可救之;为农商养牛,畜羊业有四;次五严治室,第六可娉娶;如是货乃积,日日寻益增;夫财日夜聚,如流归于海;治产求以渐,喻若蜂作蜜。”

  可见佛陀为在家居士考虑得多么周到,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包括了日常开支、投资、应急储备金、以及做慈善等。而理财的最佳方式无过于“六度”中的第一度“布施”,即做慈善。这在《善生经》中有说:“凡人富有财,当念以利人;与人同财利,布施者升天;得利与人共,在在获所妥;摄世间者,斯为近乐本;夫以恩摄人,如母之为子;善摄护天下,其福数数及……”所以有了财产也应该有理财的智慧,才不至于被财富所累,沦为金钱的奴隶。

  可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对于得到财富的目的,不是为了名利和享受?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对于每日忙碌奔波的人来说,不要再问他“幸福与快乐吗?”因为已没有闲暇来回答这个问题,那颗焦躁的心中除了痛苦与压力,还有排得满满的日程,早已忘记了幸福与快乐是什么?可是,生命终有尽头,不要让这短暂的一生匆忙地消失在痛苦中。而得到幸福与快乐,应看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取决与我们的心态,因为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智慧就有怎样的人生!

  愿沉没在忙碌与压力中忘记了生活意义的人们,都能够停下脚步,拈一枝佛法的芬芳,找到本属于你的幸福与快乐!

  南无阿弥陀佛!

原标题:佛学美文 | 你快乐吗?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郑观音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