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生活是怎么样的?出家的条件是什么?

佛学常识 | 作者:耀弘法师 [投稿]

耀弘法师:僧人生活是怎么样的?出家的条件是什么?

僧人生活是怎么样的?

  宋朝的仁宗皇帝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蒲团暖坐。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作息

  通常来说,寺院的生活,是如此展开的。

  早上四点半早课,随后是早斋,十一点左右是午斋。晚课则是下午四点半左右。药石,也就是“晚饭”,在五点钟左右。晚上九点止静,休息。这就是寺院的一天。

  其余的时间安排,则会有因“家风”或“宗风”不同所产生的小差异,比如禅修、上课(学习理论基础)、出坡(劳作)。

  法会

  寺院有定期和不定期举行的法会。

  定期的是农历初一和十五,还有诸佛菩萨的圣诞、出家、成道日。在佛陀的圣诞、出家、成道、涅槃日,这些日子会相对隆重一些。

  而不定期的法会,若按内容分类,分为祈福、消灾、放生、施食、供养、讲经说法之流。

  会有大众认为,出家人就应该整天打坐参禅、青灯黄卷、深山老林、谢绝造访。但法会本身的存在,也是因为大众有不同的需求罢了,最终大家都能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欢喜回家。

  物欲

  有事情要出远门的时候,总要借助交通工具,毕竟没有神足通,一个凡人,不会瞬间移动。在车上,偶尔有司机小声地问一些关于钱的事情:“你们每个月应该很多钱吧?”当然,问就说是“网络上讲的”。

  “但凡要发财,不至于出家。”我总是平静地回复,仿佛这份争议与我无干。这样的答案,他们同意却又不满意。再后来,我也懒得解释了,问他们要不要也试试,答案都是拒绝。

  以前老和尚总说自己没钱,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才清楚。十方财,十方来,十方去。当我们“拥有”额外的社会资源时,就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发挥它的作用。生而为人,也是如此。

  平凡

  我们都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至少在还没有成就以前。不要说什么大话,更也没必要早早学别人说“甘于平凡”。那是已经超凡的人才有资格做出的选择。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相当多的人都极力希望证明自己、肯定自己,于是汲汲营营,于是苦苦求索。这样一种人,到底是每一天都真实地活着,还是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天,364次?

  答案可能只有心中自知了。至少,对我而言,既然出家了,就把性命托付给诸佛菩萨,把身体托付给常住寺院。如果身体还好,会一些别人不会的,就多担待一些。其余,便不多想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谈理想和人生,不了。还不如我真真实实地在你面前活一生,这是最好的答卷。

出家的条件是什么?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根据佛教教义和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除此以外,一般来说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自由人。为人子女的,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等。

  二、要接受身体检查。一些患有疾病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

  三、没有犯过罪。尤其是犯过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

  四、没有债务纠纷。

  五、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

  六、出家受戒要得戒龄满十年的僧侣十人以上介绍、证明和会议通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