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定义不杀生的?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是如何定义不杀生的?

  从准则上讲,“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于不杀人,由于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成佛。其他众生,除很少的特别比如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何为恶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弘道。因此,戒杀的根本是不杀人。

  杀人有必要具有三个条件:一、知是人,二、预谋而有杀念,三、杀死。至于人,是不管年龄、贵贱,不管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无知,凡被必定是人者,皆不行杀。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坚持环境卫生的原因,有必要处理诸如甲由、蚊蝇、老鼠等问题,而当担任清理的人是比丘比丘尼,又该如何处理呢?

  佛:“除尽污水,清洁澡堂。”

  比丘:“会伤虫!”

  佛:“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澡堂。”

  于是比丘释然。

  这个比如是说为了阐明,以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清洁为目的,去进行清理清扫,退治、防治虫类,不算杀生。当然,在清扫过程中,是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的。另外,假如环境经常坚持整齐和消毒完善的状况,纵然有虫蚁,也不会滋长太多。

  不仅仅在做劳务的时候,在日常行走中,咱们也有或许无意杀死虫蚁。因此,咱们要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无明众生于死亡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就不算犯杀生戒。当然,假如能够当心防范,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为最佳,假如明知杀生而无悔意,便是没有慈善心。

  最后要提的重要一点是,释教建议不杀生,宗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善精力。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咱们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假如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善的精力,咱们的世界一定是调和、平和、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的。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但是咱们不必把不杀生的着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长养慈善心才是要害,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力所在。

  其实,假如你了解释教经典,或者了解释教的开展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其实,早期释教经典并没有制止吃肉的戒律,所制止的乃是吃不净肉。这样的记载在《楞严经》里能够读到,在《四分律》、《十诵律》、《摩诃僧祗律》等律部经典里也能够读到。

释教早期的和尚讨饭乞食

  当今,撒播于东南亚及我国云南一些当地的南传释教和尚讨饭乞食,自然是他人供养什么他吃什么,这里面当然也有或许出现肉。但只要是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之肉),他们仍是会食用的。便是汉传释教,也并不是自古就制止食肉。在南梁武帝之前,内地和尚是能够吃肉的,只不过相同依律只吃净肉。等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梁梁武帝是个忠诚的释教徒,据说他见到《大般涅经》戒杀生,就秉承“没有生意,就没有伤害”的准则,发起臣民吃素,并制止和尚吃肉。

  从此,汉传释教的和尚是不能吃肉了。在吐蕃时期,汉传释教跟着文成、金城两公主入藏而传入西藏,所以其时的西藏应该相同有一批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只不过后世的藏地释教选择了密宗为主、先显后密的开展方向,在饮食上也就没了制止吃肉的戒律。汉藏两地释教对待吃肉这一问题上的差异,除了宗教戒律方面的原因,还受到地舆和文明等因素的影响。

  释教在向世界各地传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被新传区域的民众所接纳,必定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如释教在传入汉地之初,曾假道家之名进行传达;在传入西藏的过程中,吸纳了许多苯教仪轨。简言之,都与当地的文明进行了交融。

  历史上,藏传释教主要在青藏及蒙古区域传达。这两个区域均属牧区,人们的日常饮食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能够假定,假如梁武帝生在藏区,必定不能公布制止吃肉的戒律,否则忠诚事佛的他自己先把自己饿死了。不过,无论如何,只要吃肉就必定要杀生的。即便如此,藏传释教的信众一直努力地在生存与崇奉之间寻找平衡。以藏区为例,人们只食用牛羊等大型动物之肉,并且在宰杀牛羊时会以念诵咒语的方法回向、超拔这些与自己有特别因缘的众生。跟着食材的丰厚,藏地的和尚开端食用素食。跟着现代交通的开展,崇奉藏传释教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物资交流已经趋于便利,许多藏传释教信众也开端发起素食。比如,西藏拉萨近些年就兴起了十余家素食餐厅。

  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剖析都不能简单化。咱们不能由于汉地释教具有素食的习气,就谴责其他当地的释教徒。甚至由于吃肉就在观念里把他们“摈”出佛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