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观世音菩萨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是我国众多民间传说的重要角色,民间对她的崇信度较高,并深深地根植于民间习俗中。观音所代表的那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与人为善的信仰是中国深厚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
观世音菩萨在民众广泛信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最为知名的几大观音道场,海内外信众、游客纷纷前往朝觐。
浙江普陀山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普陀山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广德寺、灵泉寺同属四川省遂宁市城郊两大寺庙,相距仅3公里,都为著名的观音道场。遂宁市自古流传着“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行在广德寺,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的传说。
广德寺、灵泉寺作为观音的道场,香火兴旺,声名远播,被民间誉为“中国观音故里”。每年观音菩萨的生日(2月19日)、得道日(6月19日)、出家日(9月19日),广德寺和灵泉寺都有大批信众自发组织开展以观音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香会,其规模全国罕见。周围数省及周边六七十个县,甚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信众慕名前来朝山进香,人数近百万人。
广德寺曾主领川、滇、黔三百余山,获唐、宋、明朝皇帝十一次敕封,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有全国罕见的珍贵文物“圣旨坊”和北宋真宗皇帝所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一颗及明朝皇帝所赐的“敕赐广德禅寺”玉印,代表着各朝对广德寺观音道场的皇权确认。同时,遂宁是中国“观音故里”,更得到了中国佛教界认可。广德寺前山门的牌匾“西来第一禅林”、灵泉寺前山门岩壁上的“观音故里”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广德寺莲花广场入口牌坊所书的“观音道场”四个禅味十足的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所题。2008年,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遂宁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海上观音位于海南三亚市南山风景区,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兴建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观音圣像。此像由海南三亚南海海上观音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三尊化一体,巍峨壮观,实乃世界造像之最。敬造工程因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
海上观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高度108米,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观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厚度1.2毫米的金片经手工敲打成型,再焊接而成。由于运用了不同的工艺处理方法,从而使金像产生了不同的色彩与质感。
观音山,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素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和“天然氧吧”之美誉。相传,观音山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其山顶观音古寺,始建于盛唐,古寺因有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故千百年来,青灯常明,香火不断。
山上供奉高33米世界最大花岗岩石雕观世音菩萨圣像,数百位能工巧匠竭尽智慧,历时三载虔诚雕琢,终功德圆满,慈严安逸地屹立于海拔488米的山顶。圣像端坐须弥莲座之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古朴典雅,极具盛唐风格,据考证,为世上最大花岗岩观音圣像。
观音山历史悠久,环境清幽,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珍禽异兽时有出没,奇花异草烂漫遍野。清新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佛境氛围,以及具有观音山特色的“健康文化”游园活动,使观音山成为了民众追求精神享受、消除红尘烦恼的乐园,也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崛起中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院文化是一道醉人的江南古韵。阳澄半岛重建重元寺,将禅意融入自然、野趣、朴质的山水景观,从本质上来实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回归,达到人、禅、自然的和谐相融。
重元寺初名重玄寺,肇建于南梁天监二年(504年),清时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易“玄”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延用至今。
重元寺以观音道场为特色,历史上重元寺与观音菩萨有着不解之缘。宋代朱长文《吴地图经续记》记载,当时的圆通院为重元寺中五所别院之一。圆通院所尊奉的主要就是观音菩萨,而圆通大士也正是观世音菩萨之别号。而重玄寺(原名)修建了“无量、观音二殿”,也可见观音菩萨信仰在重元寺历史上影响之大。此外,寺院中还有圣姑庙,从现存文献中所记载的圣姑旱岁应祷降雨,吴越忠懿王出吴江遇巨风而得救,以及祈求生子而得应验等众多事迹看,圣姑确实为观音菩萨所示现应化,所以称重元寺是观音菩萨示现的道场亦不为过。
西樵山观音法相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顶,为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法相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6月19日之意。法相为坐姿,顶有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
与宏伟壮观的观音巨像相映的还有千佛映辉景点,依山傍势建成的33座名亭,分别供奉着观音的33化身。
云南昆明圆通寺建于南诏年间,寺名原为“补陀罗”,不难看出这也渊源于“补陀落迦”。元大德五年僧圆照重建,寺名改称“圆通”。原来观世音具耳根圆通,于诸圆通中方便最上,因此别名圆通大士,而供奉观音的道场,往往也就冠以圆通之名。圆通寺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比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早100多年。
白雀庵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手观音的初禅之地。白雀庵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是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二僧道场,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是在全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二僧道场和著名的千手观音道场。
河北赵县的柏林禅寺寺志及古碑等材料记载它创建于东汉末,原名观音院。若然,堪称最古老的观音道场之一了。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座位于玛鲁赫里,玛鲁赫里大岩山顶上的达赖喇嘛宫殿。周约一里。
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公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达赖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
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壁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西藏自古,便以观音菩萨为开国之祖。而历代国王,多信仰观世音菩萨。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国王的同时,亦信仰观世音菩萨。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许愿是佛教发愿思想的一种民间表现形式。在茫茫人海中,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通过向佛菩萨许愿,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强人生信念。多数人许愿,是为亲朋好友的健康平安、工作顺利和儿女的学业有成。这样美好的人生愿望,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为向佛菩萨贿赂。偏见实在令人无语。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全文,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