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波罗蜜

佛学常识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圣严法师:忍辱波罗蜜

  「忍辱」在《大般若经》中叫做安忍,是安于忍耐。《大品般若经》序品第一云:「菩萨摩诃萨……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kṣānti-pāramitā)。」如何对治瞋恚,使心安住,亦名忍辱度无极。

三种忍

  《解深密经》卷四及《成唯识论》卷九,无性的《摄大乘论释》卷七,提到修三种忍:耐怨害忍是以无瞋为性,对怨家及伤害我们的人修忍辱行。是让自己和对方不受伤害,即使受到伤害,也不去反击,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修行。这样看起来似乎自己是吃亏了,事实上,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前面还是有路可走的。这是成熟诸有情之转因。安受苦忍是以精进为性,对一切苦楚困境修忍辱行。这不只是对人,而是对各种各样苦难的情况,例如大风、大雨,大寒、大热等,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还有身体四大不调,处于诸多痛苦的情况下而修忍辱行。这是菩萨成佛之因。谛察法忍是以慧为性,能审谛观察诸法,三性三无性。一切现象都是无自性,都是空,所有的苦受、乐受,乃至不苦不乐的捨受,自性都是空的,这是法忍,也是前二忍的所依止处。

  害忍、苦忍、法忍之中,第一种忍辱是比较容易的,修苦忍及法忍就困难多了。尤其法忍是最重要的,应该随时随地练习,并用它来对治前面两种忍的阻力。因此,在用功修行时,应先耐怨害忍,再观法的无常、无我、空。

  或许有人要问,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我们凡事都忍,忍到最后连自己都没有了,这还能修行吗?

  在中国有一本书,叫《孙子兵法》,其中指出,最上乘的战争谋略,是不必打仗就能使得敌军投降。事实上,高明的武术家,通常是不跟敌人比拳头、比功夫,而是在受攻击时,能毫不费力地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使得双方都不会因此而伤亡。而佛教的忍辱也是如此,面对问题处理时,不是用暴力,而是用智慧来处理,以慈悲来化解。

  从原始佛教的《阿含经》到大乘的许多经典,处处提到忍辱行。所谓忍辱行,就是慈悲与智慧,是积极的,绝非束手就缚,消极的等待著被攻击。

  《大智度论》中提到众生忍及无生法忍。众生忍是于一切的众生,以慈悲心,不起瞋恼,纵使受害,也能不瞋不加报复;而无生法忍是安任于诸法因缘生,自性本是空的法理。又分法忍及生忍,法忍是于非心法的自然现象、生理现象,不起心法的瞋恚、忧愁等烦恼;生忍则是于人对己之恭敬供养,不执著;他人对己之瞋骂、打害、不生瞋恨。而在《菩萨地持经》中的安苦忍法,即是生忍;思惟解忍,即是法忍。

经典中谈忍辱

  以下介绍几部经典中有关忍辱的记载:(一)《长阿含经》卷二十一〈战斗品〉云:「我于尔时,修习忍辱,不行卒暴,常亦称讚能忍辱者。若有智之人,欲弘吾道者,当修忍默,勿怀忿诤。」(二)《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云:「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三)《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报怨、三不怀恶。」

  (四)《摄大乘论本》卷二:「又能灭尽忿怒怨雠,及能善住自他安隐,故名为忍。」(五)《大乘庄严经论》卷八:「一不报,二耐,三智,此三次第是三忍自性。不报者是他毁忍自性,耐者是安苦忍自性,智者是观法忍自性。」

  在《优婆塞戒经》卷七,忍可分「世忍」及「出世忍」两类。世忍就是忍饥、忍渴、忍寒、忍热、忍苦、忍乐、忍劳、忍怨。而出世忍,是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修行佛法,一定要付出时间及努力,否则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因此,对佛法的修行,也是从忍开始,能忍难忍、能忍难施、能忍难作,能忍骂詈、能忍挝打、能忍恶口、能忍恶事。

  事实上,在一切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对家庭、事业、学问等,都是需要由忍来成就的。曾经有一个很胖的人来找我,他对自己的体重很苦恼,我劝他打坐、运动、慢跑。过了两个星期之后他来找我说:「师父!我很累,我秤了一下并没瘦多少,我想这跟运动、打坐是没有什么关係的,应该只要少吃一些就可以了,因为再这样下去,我快要忍不住了!」我说:「我做和尚已有几十年了,我也觉得没多少进步,但是我还得继续做下去,所以我劝你还是忍耐一下,继续运动下去吧!」

  没有忍耐心,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忍辱,是最大的财富,如果当时我不能忍耐的话,今天我也不会成佛了!」在所有的宗教裡,唯有佛教徒与佛教徒之间,或佛教徒与其他宗教之间没有战争,原因即是能忍。

菩萨四法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云,四忍就是菩萨四法:得无生法忍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得无灭忍一切诸法,本为无生,故今亦无灭,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得因缘忍一切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得无住忍不住著于诸法,菩萨证忍此无住之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

  忍辱的柔和性,能克刚强性。

  我曾经看过一本武侠小说,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坏人,他的剑法凌厉,所向无敌,他很高傲的认为天下没有人可以打得过他。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和尚,这个和尚将他拦住,不让他过去,他看和尚什么武器也没带,于是将剑拔出,并且说道:「你不让我过去,我的宝剑非得教你让我过去不可!」只见和尚将腰带一甩,柔软的腰带,竟将削铁如泥的宝剑缠住了,这就是柔能克刚的道理!

  摘自:圣严法师六波罗蜜讲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