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妈祖信仰有何看法与定位?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佛教对妈祖信仰有何看法与定位?

  妈祖信仰在民间一直拥有广大的信徒,甚至一般佛教徒也把妈祖当成观音一样信奉,请问大师,佛教对妈祖信仰有何看法与定位?

  妈祖是民间信仰中为最受人们崇奉的主神之一,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女海神」,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尤其台湾是个海岛,四周环海,而妈祖属于海上守护神,故其信仰特别受到重视。仅台湾地区的妈祖庙、天后宫即多达五、六百座,其中以北港朝天宫的香火最为鼎盛,每年进香的信徒人数高达百万人次;一年一度的大甲及北港的妈祖绕境出巡,更是动员数十万人,其信仰向心力之大,莫可言状。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九六○)三月二十三日,从小即茹素,信仰佛教。据传能预知祸福,具有治病的能力。经常乘船渡海解救渔民,被村民称为神女、龙女。后来在一次救难中罹难身亡,村人于是为她修建祠堂祭拜。

  妈祖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很高,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曾对妈祖多次褒封,总计宋朝十四次、元朝五次、明朝二次、清朝十五次,封号从「夫人」、「圣妃」、「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等。其中咸丰七年(一八五七)所封的「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竟多达六十四个字,可见妈祖受到朝廷的敬重之深。

  此外,历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是写下大量的词章诗句来歌颂妈祖,如宋代学者陈宓题「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等,妈祖精神俨然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民间及历朝政治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我想除了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做的「妈祖文化」研究所说:「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四十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五百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

  另外,历代的执政者莫不害怕人民思想反动,所以一直希望把人民导向妈祖等一般民间的信仰,不希望人民信仰佛教,因为佛教有教义思想,这是过去执政者所防范的,所以他们宁可让人民在没有思想之民间信仰上安顿身心,才不会反抗。于是在政治力的介入下,民间有所谓「三月疯妈祖」,即农曆三月是妈祖的生日,各地的妈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

  不过,对于一般民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信仰妈祖,我想必然他有为人所需要的地方。再说妈祖其实也是佛教徒,他是信仰观音的,所以现在妈祖庙也很有道义,很多妈祖庙都设有观音殿。妈祖跟观音一样,都是有情有义、救苦救难;妈祖居于湄洲,是海城;观世音在普陀山,也是海岛。妈祖在海上救度众生,观世音也是慈航普度。甚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为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应化各种身,妈祖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应以妈祖身得度者,即现妈祖身而为说法。所以佛教其实应该为妈祖定位,就如关公、伽蓝、韦驮、天龙八部、四大天王一样,在佛教里都有属于护法神应有的地位。

  总之,佛教徒对民间信仰应该採取和而不流的态度。过去佛陀住世时,天龙八部都能容纳,就中国佛教而言,韦驮、关公都能做护法,因此我觉得对于一些有历史可考的护法正神,佛教应该包容他们,进而淨化他们、提升他们。妈祖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他一定的地位,佛教也应该为妈祖定位才是。

  摘自: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当代问题座谈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