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慈恩寺将体现唐代建筑风格

寺院新闻 | 作者: [投稿]

  大洪山慈恩寺将体现唐代建筑风格

  正在重建的大洪山禅寺上院——慈恩寺的建筑将体现唐代建筑风格。12月2日上午,该建筑的设计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在慈恩寺重建工地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当日,大洪山宝珠峰顶,云雾缭绕,寒气逼人。王教授现场指导工程建设。他踩着松软的泥土,下到5米多深的探坑内,仔细察看了古寺院地下文化堆积情况。

  王贵祥教授今年58岁,是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今年10月,慈恩寺重建方案通过评审。11月份,重建前期工程开工。王教授十分关注该工程的进展。开工前,他反复嘱咐,一定要请考古工作者参与地基清理。果然,开工不久,考古工作者就从探坑中取出石碑、柱础、瓦当等200余件文物。

  在暂时收存文物的仓库里,王教授看见这批“宝贝”,掩饰不住满脸的惊喜,拿出照相机一阵 “狂拍”。他感慨地说:“这里真是一座古代建筑构件的宝库!这些构件对于重建寺院的装修装饰很有参考价值。”他指着一座直径六七十厘米的残破柱础介绍,这上面的海石榴花纹饰是标准的北宋石雕官饰。当时大殿柱子有这么粗,可以想见大殿有多大,多雄伟。这个残破的柱础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宋代洪山禅寺是名僧住持的十方禅院、香火非常旺盛等记载。王教授建议待寺院重修后以适当方式展示这些文物,增加寺院的历史厚重感。

  王贵祥教授介绍,洪山禅寺上院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多次重修,直至抗日战争时完全损毁,延续近1200年。这次重建采用的是唐代建筑的风格。他解释,这是因为大洪山禅寺始建于唐代,而且盛唐建筑最能体现中国建筑的精神,飘逸、大气,形态很美。

  王贵祥认为,重建的上院——慈恩寺将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点睛”之笔。届时,人们来到大洪山,不仅可以欣赏山水、树木,也能感受包括建筑艺术在内的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据悉,重建的慈恩寺总占地4.7公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整个工程预计需要2年多时间完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