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乱象丛生,上下、同侪、群我等伦理人际关系失序。生存在这纷乱无序的世间,应该本着怎样的心念为人处世呢?如下五点可资参考:

  一、对世间不望益我。现代社会大多以利为导向,养成利益薰心,贪求欲望的习气,许多人念念只想父母、朋友、别人能给我什么,而不想自己能给人家什么?一味只想别人给我,就是表示自身的贫穷。《宝王三昧论》说:“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痴心妄动”,假如对世间不望益我,对得失不希不求,那么就不会患得患失,随著世间纷扰起舞。

  二、对他人不妒人有。佛说:“不嫉妒他人,即能拥有大威德。”对于他人获益,能够“不妒人有”,为他祝福、为他欢喜,甚至为他助成,自然会增长福德因缘。反之,凡事只会比较、计较、嫉妒,身心不但倍受煎熬,也容易引起人事的不和。因此懂得随喜功德,以欣赏、赞叹的角度,看待他人的荣耀与成就,必能从中扩大自己的涵养与气度。

  三、对事业不怕艰苦。想成功立业,出人头地,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古人成就功名,没有不经过一番寒窗苦读;要一技在身,也需要多年拜师学艺、苦练功夫。反观今日,许多人禁不起一点挫折、打骂、批评,只有一事无成。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有“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勇气与大愿力,对学业、事业,不畏艰苦、不求速成,不把难字挂嘴边,那么,再艰难困苦的事也能成功。

  四、对办事不诿过失。无论我们智慧多高、能力多强,做事总免不了有过失的时候,如何能“不诿过失”呢?子贡以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旦有了错误,要能自我承担,懂得改进,切勿推托。所谓“静坐常思己过”,日常生活和做事,要时时刻刻反省、忏悔,这样才能胸怀坦荡,为人敬佩。

  五、对公众讲求诚信。对待公众的事业一定要坦诚、真诚,切忌私心杂念,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尤其要严格要求。有一则《众酒成水》的故事对我们很有教益。

  在一次隆重热闹的丰年祭庆典中,部落大酋长要求每一户家庭都捐出一壶自己酿的酒,并且将它们倒进一个大桶里,准备在庆典最后让大家共享。

  当几个人抬着大桶经过每户家门口时,大家都郑重其事地将自家壶里的酒倒进大桶,很快,酒桶就被装得满满的。

  终于到了可以共享美酒的时刻了,酋长拔掉了酒桶的木塞,给每个人倒上满满一杯酒,当大伙一饮而尽时,却发现喝下去的全都是清水。

  这是个非常深刻的小故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导致大家喝清水的根源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约束机制,也可以说是管理上的漏洞。而对于我们的自心修养来说,当我们在不透明状态下行事时,“诚信”就成为考核一个人人性美丑的一面镜子。

  行走世间,不论对人、对事,能不望益我、不妒人有、不怕艰苦、不诿过失、讲求诚信,还怕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不能成就和谐社会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