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对李通玄《合论》的评价

\

  近日读《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得到一则材料,对李通玄《合论》有极高的评价。

  李通玄,尊称李长(zhang)者,他著述的《华严合论》是华严宗的重要著作。他曾在山西盂县寓居11年,《合论》就是在这个期间写成的。

  弘一法师是现代高僧,俗姓李,名息,字叔同,一生弘扬佛教律宗,持戒谨严,道行高蹈,德高望重,对现代佛教的弘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俗时,就以艺术见长,于演剧、绘画、音乐、书法篆刻等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如丰子恺、夏丐尊等。出家后,专门研习南山律,并有多种著述。此外,推崇印光大师,倡导净土法门,且对华严经有较深的研究。

  1931年辛未,他撰写了《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可以说,这是他读诵经典的经验之谈。文分两部分,即读诵和研习。在研习一章谈到了《合论》。原文不长,现录于下:

  《华严合论》最后阅之。徐居士曰:所以劝学者研究华严,先疏后论者,以疏是疏体,解得一分即获一分之益,解得十分便获十分之益。终身穷之,而勿能尽。纵使全不能解,亦可受熏成种,有益而无损。论是论体,利根上智之士,读之有大利益。而初心学人,于各种经教既未深究,于疏钞又未寓目,则于论旨未易领会。但就论文颟顸笼统读去,恐难免空腹高心之病。莲池大师谓:统明大意,则方山专美于前;极深探赜,穷微尽玄,则方山得清凉而始为大备。斯实千古定论,方山复起,不易斯言。

  莲池大师为明代高僧。方山指的就是李通玄,因其曾在东方山逝多林若讲过《华严经》故以“方山”称之也。清凉是华严宗的一代宗师,即澄观国师,俗姓夏侯,字大休,唐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因国师驻锡于五台山,故称为清凉。弘一法师认为,一般学习《华严经》的人应当先从疏钞入手,最后再读论。因为疏钞是具体的注解,明白一点就有一点的利益,而论却是包含论者观点的著述,需要相当的智慧和根器才能理解。他引用了莲池大师对《合论》的评价,认为,对《华严经》大意的把握,李通玄是十分到位的,而对于经中的微言奥义,李的《合论》是在吸收澄观国师见解的基础上达到完备的。也只有到《合论》的完成,对于《华严经》的认识才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此材料对于李通玄著述的推崇,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李通玄在佛教界的地位和价值,进而认识李通玄这一历史人物对于当地开发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盂县作为《合论》的著述之地,其历史遗迹甚多,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据说还没有把他的许多重要遗迹进行申报,这是很不应该的。据说,市文物局正在补报,不知是否确实。我认为,如果补报,至少有两处不应该遗漏,一是东方山逝多林若寺遗址;一是李通玄墓。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今天,如果这样的国际文化品牌不去挖掘的话,是不是给人以丢西瓜芝麻的感觉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