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初夏,动物学专家拉塞尔带着助手奥克姆进入堪察加半岛的乌斯齐森林进行考察。虽然已是夏季,但这里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拉塞尔和奥克姆穿行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时他们突然听到一阵阵低沉的嚎叫声,警惕的拉塞尔示意奥克姆注意隐蔽,然后循着声音望去。
只见大约50米远的地方,一只枯黄色的、约有150公斤重的棕熊躺在地上不停地扭动着笨重的身体,动作十分古怪。拉塞尔小心地走到离棕熊大约3米远的地方近距离观察,发现这只熊正痛苦地呻吟着,似乎受了伤。拉塞尔大着胆子靠近棕熊,人熊对视,可棕熊已经无力站起来了,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种绝望的惊恐。拉塞尔和奥克姆仔细察看了这只棕熊,并没有发现它有任何外伤,拉塞尔断定棕熊一定是误食了诱饵。
拉塞尔知道,当地偷猎者有一种残忍的猎捕棕熊的手段:捕猎者将一根动物的肋骨两头削尖,用力弯曲,以动物的油脂包裹起来,冻成一团做成诱饵,放在熊经过的地方。熊吞下后,油脂化开,那根两端锋利的肋骨会残忍地弹开,刺入熊的致命处。显然棕熊体内的肋骨已经开始弹开,正在穿刺着棕熊的内脏。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棕熊会很快死去。
拉塞尔让奥克姆迅速跑回20多里外坐落于尼科斯村的动物保护站搬救兵,自己则留下来看护棕熊,防止偷猎者捕捉它。
很快棕熊被送到了保护站,拉塞尔给棕熊做了手术。棕熊手术和人类做手术的基本原则相同,都要进行无菌操作,只不过熊的身体结构和人不太相同罢了。拉塞尔对棕熊全身麻醉后剖开它的腹部,从它的胃里取出了一根动物肋骨诱饵,然后缝合刀口,手术进行了3个多钟头。
第二天早上,棕熊从麻醉中苏醒过来,拉塞尔看到它精神不错,知道它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便跪在装熊的铁笼前,给棕熊喂食。灵性十足的棕熊在救命恩人面前表现得十分温驯,不停地吃着拉塞尔喂到它嘴里的大马哈鱼、黄瓜和胡萝卜,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深受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喜爱,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安德鲁。
在拉塞尔的悉心照料下,安德鲁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一个月后已经完全康复。尽管对安德鲁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拉塞尔还是决定把它送回森林,毕竟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6月的一天,拉塞尔和奥克姆开着一辆敞篷卡车拉着安德鲁来到乌斯齐森林腹地。分手的时候,安德鲁围着拉塞尔磨蹭着迟迟不愿离去。拉塞尔狠下心开着车疾驰而去,身后传来安德鲁动情的嚎叫,它在后面拼命追赶着,直到看不见拉塞尔为止。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个季节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起来活动筋骨,这时也是偷猎者蠢蠢欲动的时候。这天早上拉塞尔继续到乌斯齐森林进行考察。当他来到山脚下时,看到以帕尔森为首的三个偷猎者正开着卡车往回走,车上装着刚诱捕到的一只羚羊和银狐。拉塞尔一边招手示意帕尔森停车,一边大声叫喊着要求帕尔森立即把猎物放了。
然而帕尔森一伙丝毫不理会拉塞尔的抗议,反而加快速度向前冲去。拉塞尔立即驾着越野吉普车追赶。看到拉塞尔穷追不舍,帕尔森举起猎枪向他射击,拉塞尔毫不畏惧,勇敢地驾着吉普车向帕尔森的卡车冲撞过去,两辆车“亲吻”后都熄了火。
帕尔森狼狈地从车里爬出来,一看情形不对,立刻拿出一沓厚厚的现金,说道:“朋友,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都谦让一下啊。”边说边把钱往拉塞尔口袋里塞,而拉塞尔不为所动,坚持要帕尔森把猎物给放了。恼羞成怒的帕尔森知道遇上了一个难缠的家伙,如果不干掉他,势必会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于是帕尔森举起猎枪要向拉塞尔射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怒吼声,一只巨大的棕熊用它厚实的熊掌重重地拍在帕尔森的头上,帕尔森应声倒地不省人事。拉塞尔兴奋地大叫:“安德鲁!”
帕尔森的同伙格洛夫看到帕尔森倒在地上,慌忙举起自动霰射猎枪朝安德鲁就是猛扫,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安德鲁,它庞大的身躯踉跄几下后,愤怒地冲向格洛夫,惊慌失措的格洛夫跌倒在地,而安德鲁也喘着粗气重重地压在格洛夫的身上。
与此同时,在附近巡逻的森林警察听到枪声后迅速向出事地点赶来,很快就把这伙偷猎者一网打尽。
拉塞尔跑到安德鲁的身旁,发现刚才那一枪射中安德鲁的咽喉,伤口正汩汩地冒血。拉塞尔知道这是致命的枪伤,心疼地叫着:“安德鲁,安德鲁!”安德鲁睁开疲惫的双眼看了看拉塞尔,然后艰难地挣扎起来,慢慢地向森林挪去,似乎要带拉塞尔去什么地方。
满腹狐疑的拉塞尔跟着安德鲁来到不远处的一个洞穴。到了洞口,安德鲁仿佛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瘫倒在地上,眼睛痴痴地望着洞里。拉塞尔听到洞里传来了“嗷嗷”的幼熊的叫喊声,他把身子探进洞口,只见一只出生一两个月、棕金色的小熊正焦急地往外探望。
拉塞尔把这只仅有5公斤左右的小熊抱了出来,小熊亲热地围着安德鲁,嘴巴紧紧地咬住安德鲁的乳头,尽力想吮吸它的乳汁。奄奄一息的安德鲁慈祥地望着小熊,然后把目光投向拉塞尔,眼里满是乞求的神情,仿佛是把年幼的小熊托付给拉塞尔。
由于母熊都是在冬天分娩,它用乳汁喂养幼熊,自己在冬天的几个月内却不会进食,而是靠秋季贮在体内的脂肪生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幼熊的体重都很轻,只有母熊体重的六百分之一左右,没有防备能力的小熊很容易受到狼、狗,甚至公熊的杀害,所以尽管母熊无微不至地哺育和呵护,可幼熊的成活率还是很低,一般幼熊都要待在母亲身边大约两年才能独立生活。
安德鲁显然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才把拉塞尔带来见小熊的。拉塞尔若有所思地蹲下来抚摸着安德鲁的头喃喃地说:“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孩子!”话音刚落,安德鲁就咽下最后一口气,它一定是听懂了拉塞尔的话,没有牵挂地走了……
拉塞尔把安德鲁掩埋后,带着这只起名为巴特的小熊回到动物保护站,不少动物救护专家希望这只年幼的棕熊远离人类生活,劝说拉塞尔把巴特交给其它母熊收养,然而这个办法行不通,当他们试图靠近一只母熊的洞穴把巴特放进去时,就会遭到母熊愤怒的抗议。
于是拉塞尔只好当起了巴特的“母亲”,他像一只母熊一样照料巴特——教它在野外找食吃,找水喝,教它如何独立地生活。每天早晨,拉塞尔都为巴特准备早餐,地点是在7公里之外的森林,他要竭力帮助巴特体验自然栖息地的各种状况,为巴特独立生活的那一天做准备。
渐渐地,在拉塞尔的精心照料下,巴特长得十分健壮,体重也有70多公斤了。每天它几乎形影不离地跟在拉塞尔的身边,周围的村民也很喜欢这只通人性的小棕熊,每次外出渔猎回来时都不忘喂一些它最爱吃的大马哈鱼。
转眼巴特两岁多了。然而2002年4月中旬,连续几天,巴特都显得十分焦躁不安,食欲大降,并不时发出令人憷然的嚎叫声。4月17日凌晨两点,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这时巴特突然狂叫不已,并且用熊掌激烈地拍着拉塞尔的门。
拉塞尔开门后,巴特的异常引起了他的警觉,他似乎觉得地面在微微颤动,空气中夹着一股火药味,经验丰富的拉塞尔意识到一场泥石流灾害即将来临!他急速跑到村长家叫醒村长,此时不少村民也被巴特的狂嚎声叫醒了,焦急的拉塞尔劝说村民赶快撤离村庄,然而人们并不太相信拉塞尔的话,毕竟白天的风和日丽让人们难以把它和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况且按照惯例,如果有自然灾害政府是会提前预警的。
而此时巴特更狂躁了,它用嘴咬着拉塞尔的衣角似乎要拖着拉塞尔跑。拉塞尔急切地说:“请相信我,泥石流就要来了,难道你们没有闻到一股淡淡的火药味吗?这是因为石头相互撞击的缘故。你们再想想巴特这几天的反常举动,动物天生对自然灾害敏感!赶快撤离吧,如果没事我们还可以再回来!”村长被拉塞尔说服了,命令村民跟着拉塞尔向山外转移。当村民们刚刚撤离到安全地带,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紧接着泥石流轰隆轰隆地冲下来,转眼淹没了整个村庄。
天亮了,当村民们看到淹埋在泥石流中的家园时,在心痛之余也感到十分庆幸,正是由于巴特的及时报警,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从此村民们把巴特看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对它更是宠爱有加。
2004年夏天来临时,4岁的巴特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人们好心喂它食物时,它还会冲着人们大吼大叫,看上去很不开心。村民们都担心巴特病了,可拉塞尔却一语道破天机:巴特长大了,害了相思病!恍然大悟的村民们都积极地想捕猎一只公熊来做巴特的“上门女婿”,可棕熊毕竟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不是每只都像巴特那样能和大家亲密相处。
当村民们捕猎了一只大公熊回到村子,把它和巴特一起关到一个特制的大铁笼里时,大公熊愤怒地对巴特咆哮不已,甚至扑过去想要撕咬巴特,根本不理会巴特向它投来的含情脉脉的目光。拉塞尔不无幽默地劝说村民:“把公熊放了吧,动物也讲自由恋爱呢!”
放走公熊后,村民们看着形单影只的巴特,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当他们听说拉塞尔和动物保护站决定把巴特放归自然时,却又十分不舍。他们也担心驯化后的巴特不能适应野外残酷的生存环境,纷纷恳求拉塞尔留下巴特。
村民们对棕熊潜移默化的喜爱正是拉塞尔和整个动物保护组织所期望的。拉塞尔因势利导使村民们都自觉加入到抵制猎捕珍稀动物的行列。而在拉塞尔数年的积极奔走下,俄罗斯政府终于在堪察加半岛的库里尔科湖地区建立起了棕熊自然保护区,棕熊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拉塞尔信心十足地向村民保证,自己这几年来对巴特绝不是单纯的把它当宠物喂养,而是有意识地训练它的野外生存能力,一直为帮助巴特独立生活做准备,拉塞尔幽默地说:“我可是个称职的‘母熊’哟!”
2004年7月,拉塞尔在巴特的脖子上戴上了无线电项圈后,和村民们一起把它送到了库里尔科湖棕熊自然保护区。最初大家都难舍难分,可当巴特听到同伴的叫喊声时,终于欢快地向同伴跑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从巴特回到保护区后,拉塞尔总会定期去探望巴特,每次看到拉塞尔,巴特就会感到欣喜若狂。9月的时候,当拉塞尔再次去探望巴特时欣喜地发现巴特已经怀孕了,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冬天巴特就要当妈妈了,而拉塞尔将成为一位自豪的“祖母”!如今拉塞尔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人类成为自然界最好的朋友!
佛教放生泥鳅的好处 放生是佛教的一项重要法事,由于历代高僧大德的提倡,它与素食一样,早已成为中国汉地佛教徒的一种习俗。近年以来,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佛教徒的放生活动也日见增多。但为什么要放生,应如何放生,不仅许多教外人士不理解,就是许多佛教徒也不清楚,以致盲目放生,造成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或遭到外界的利用、非议甚至阻挠。
晚上,和老妈闲聊。她问我:你还记得小阿公吗?小阿公是爷爷的堂弟,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我朦朦胧胧还有印象。 小阿公是做素面的老师傅。素面是温州特产,每逢婚丧嫁娶、盖房上梁等大事喜事家家户户都得备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