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身,同禀知觉之性,同知趋吉避凶、贪生怕死。而况佛经常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皆于无量劫来,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何得我欲报恩报德,祈福祈寿,或祭天地神祇,以及祖宗昭穆,或奉养父母,或宴会宾朋,或为悦我口腹,资我身体,一一悉以杀诸物命,以期摅我之诚,悦我之心,不念彼等受诸极苦,及负宿世互为亲属之大恩也。且天地以好生为德,儒者以胞与为怀,何竟不生恻隐爱物之仁心,以致习成弱肉强食之暴行耶?夫爱物者方能仁民,仁民者必须爱物,倘于异类之物,尚不忍戕,决不致反忍戕乎同类之人民。若以戕物为故常,则必至杀人盈城盈野,不唯不生怜悯,反以为悦乐快意,良以杀习一长,仁心便丧矣。
至于祭天地圣人,岂无黍稷蔬果,以将其诚,何得特取于杀物命乎?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受其覆载,固宜积德行仁,以补天地化育之缺。若论报恩,纵粉身碎骨,亦不能报其万一,岂腥臊臭秽之牛羊豕等肉,便能报乎?况天帝、天人,清净香洁,岂复歆飨此污浊臭秽之气味乎?是殆以己贪图口腹之心,测度天地之心,又以水陆神祇待天地,其诬蔑渎污于天地也甚矣!
至于文武圣庙,春秋二祭,各省府州县,俱杀牛羊豕等以祭,谓为报恩酬德,崇圣重道。清光绪元年,陕西省城文庙,秋祭之先一日,予因往礼谒。大成殿内,牛羊豕等,各陈于架,悉系完全之体,但刳其脏腑而已,其污浊之气、惨凄之形,刺目棘鼻,不忍见闻。时予年甫志学,尚效韩、欧辟佛,不禁浩叹,谓何得以敬圣人之事,而亵渎圣人,竟至如此其极!试令彼致祭之人,居此殿中过宿,俾彼熟睹其形,熟闻其气,彼必力拒不肯。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万世师表,百代儒宗之大圣人,反甘此臭秽不堪之物,而歆飨之乎?及至戟门外东边,系杀牛之所,见一大锅,内中之水,污秽不堪,乃洗牛之水也,思之,即欲发呕。嗟乎!何污浊如此,而为敬圣之礼乎。夫黍稷非馨,明德唯馨,何不以黍稷蔬果致诚?而天下二千余县,每年二次,渎污文武二圣,令数万生灵,同登死地,实为侮圣戕生之大者。何无尊敬圣人、爱惜物命之大人,出而永革旧例,特立新章,俾二圣之灵,不受此种熏污,数万生命,不为胙肉,以充致祭者之食料耶。圣人以仁民爱物为怀,岂愿由污蔑自己,而令数万生灵,同登死地乎?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驮菩萨,并镇山门。千余年来,护国护民,尊登帝位,岂竟甘此污秽不堪之生牛羊豕等,以之为美而歆飨之乎?即世间至极下劣之贪馋辈,亦不至甘此臭秽,而谓关帝甘之乎?何竟视文武二圣,卑劣一至此极也,呜乎哀哉!当必有明至理、行实敬之大人,起而革除此侮圣戕物之陋习,不禁馨香顶祝之。
若夫祭祀祖宗,固宜以黍稷蔬果致敬,何可特杀,及买之屠者乎?古人祭先,尚求仁者之粟。今为尽我追远之诚,令彼物类,悉受杀身脔割之惨。不但失吾恻隐之仁,亦复大失敬祖之道,以杀行敬,是为大逆。况祖宗既非断惑证真之圣人,当必轮回于六道三途,不为作福,令其超升,已失为人后者之道,何可恣意杀生,以作落井下石之事乎!
至于奉养父母,蔬食岂无甘旨之味,而必须肉食,以陷吾亲于生生世世被杀,以偿受吾孝养之怨债乎?使不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尚有可原。今人畜循环,报应昭著,其事迹散见于《二十四史》,及诸载籍,犹复固执陋习,不肯改革,必期于吾与吾亲,同受此报,其人谓非丧心病狂,以砒霜鸩毒奉亲,期享长寿安乐乎?哀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事迹,诸史中甚多。欲略知大概,当看《欲海回狂》第四十三、四、五,三页,“形灭神存类”之六问答,自可略知。又佛菩萨欲人戒杀放生,以大慈悲,示作异类。及杀之以后,方知圣人示现,冀人不敢杀食诸物,以期彼此同得解脱也。其事甚多,不能备书,当看《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一,第三十页,“物类现相”一段文,自知其概。愿诸观者,同生正信。)
所云宴会宾朋,原为畅叙衷怀,疏通情素,何可以杀生惨事,佐此清筵乎?彼物与吾及吾友,非有杀父之怨,何得以彼之肉,列我之筵,以作宾客欢娱之助乎?试一思其前后因果,纵食亦不能下咽矣。
世人娶妻生子,原为继续祖脉,是为最吉祥事,若用肉食,则凶孰甚焉。我欲夫妻偕老,子孙蕃衍,令彼物类,或受离群之悲,或受刀砧之惨,清夜自思,安乎否耶?又人每遇祝寿、娶妻、生子等吉事,或无意中,谈及死丧等字,主人便不欢悦,设有破坏器具等事,便谓不祥。何杀诸生命,脔割烹炮,以至嚼食,而反以为乐、为礼、为吉庆,是诚何心哉?乃习惯而弗思耳。
若论自奉,更不宜杀,当思吾生世间,有何功德,及于民物?有何福泽,及于祖宗父母?今承祖宗父母之荫,席丰履厚,不极力为善,以崇吾祖宗父母之福。而复恣意杀生食肉,岂但不利于己,亦将累及祖宗父母矣。而况禀父母之遗体,日以物类资益,久之,则气质随之而变,是为大可畏者。今略引证据,庶知自爱者,力断此嗜好也。《万善先资》云:孕妇食兔,子则缺唇。食雀,子则雀目。食蟹,子多横生。食鳖,子则项短头缩。食鳗鱼鳅鳝,子多难产。食田鸡,子多喑哑。《大戴礼》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皆气质随物类之气质转变所致。以吾父母所遗之气质,由食肉故,使潜移密化成物类之气质,则为大不孝。曾见治刎颈未断气管者,活割乌鸡肉,贴于伤处,好之,则彼处仍长鸡毛。贴于外者,当处仍是畜质,尽平生食肉而资于内者,可不惕然惊惧,以保存我所禀父母之遗体乎哉?况肉皆含毒,以杀时恨心所结,故食肉之人,多生疮病,瘟疫流行,每多传染。吃素之人,绝少此患。凡欲解脱怨业、摄卫身体者,不可不知也。
或曰:三牲五鼎,借物摅诚。若如汝说,则古圣贤所立之法皆非乎?
答曰:圣贤随俗尚而立法,初非究竟实义。今既知人畜轮回之事实,固当舍权从实,何可执权废实,以伤天地好生之德,以丧吾心不忍之仁。况借物摅诚,何不取黍稷蔬果,而必取血肉污秽之物乎?将谓天地、孔、关,甘此秽物,厌彼清馐乎?此无他,以习惯而不知其非耳。至于祭祖、养亲、宴宾、自奉,俱可一返观而悉知其非,悉改其旧矣,故不详述。
或又曰:若如汝说,通不杀生食肉,必至畜生蕃衍,遍满世界矣,将如之何?
答曰:世人所食者,皆是人令滋生,彼猪羊鸡鸭等,悉使牝牡雌雄各异其所,则不十余年,将永断其种矣。况虎豹豺狼、蛇蝎蜈蚣,人皆不食,何自古至今,竟未遍满世界乎?须知食肉者多,则猪羊鸡鸭等,人设法以令其多生。实则多半都是贪图口腹,不惜物命者,随业受报,托生此等物中,以受人杀食耳。故《楞严经》云:“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啖。”“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乘经中,如此说者,多难具录。观佛所说,可知杀生食肉,其祸甚深。人畜循环,互相杀食。尚复执迷不悟,则成如来所名可怜悯者。
须知兵劫,皆由杀生而起,世间一日所杀,不知有几万万兆,由杀生食肉者之恶心,与受杀诸物等之恨心,结为兵劫。十余年来,中外战争,罹死亡者,有数万万。而况天灾屡降,水旱瘟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土匪盗贼,诸种灾难,层见叠出,谷米昂贵,民不聊生。吾人值此时代,再不发一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之心,以期挽回劫运,则亦何贵乎预三才之数,为万物之灵乎?忍令具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心性,而长劫沉沦于互相杀食之业海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一位师兄写的。蛇莽极具灵性且嗔心重,故放生蛇莽功德极大,消业增福效果明显,放生蛇莽的注意事项等。十几年放生生涯中,曾放过各式各样种类不同的蛇,有粗若碗口的蟒蛇,也有细如筷子的“风梢”,有性情温和的“乌灵”,也有狂野暴躁的“王蛇”……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1、以此随喜放生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此善为主三世累积诸善根,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众生累积诸善根,以及我们三世的身体及其他受用。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和众生即如何回向。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