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金光明经》里教导我们,放生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实质的内容:
首先,解决可怜的动物们的当务之的生存状况,
然后,再布施动物们食物,
最后,布施法食 (诵读大乘佛经及称赞佛号)。
如此放生,我们就可以得到几个方面的功德:
第一.放生的功德.
第二.布施食物的功德.
第三.自己诵读称赞佛法及如来的功德
第四.拥有度化众生的功德.
动物们,首先也获得了拯救,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法食,因此得到了真正福德。
这个经文,大意是这样的: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流水的长者的儿子,住在叫做天自在光王国的地方。他常行布施,帮助穷苦人,及一切飞禽走兽。
有一天,流水在一个枯涸的水池里发现了很多鱼.它们的处境很危险,很快会干渴死或者被人捕捞.流水起了大慈悲心,
于是,他首先"便四顾望见有大树寻取枝叶。还到池上与作阴凉"然后向国王借大象为水池运水"
时长者子。速疾还反至大王所。头面礼拜却住一面。合掌向王说其因缘。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渐渐游行至彼空泽。见有一池其水枯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今日困厄将死不久。惟愿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然后把鱼们喂的饱饱的"
时长者子,见其子还,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从子边取饮食之物散着池中。与鱼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与此鱼食令其饱满"
最后,给小鱼们布施法食:讲大乘经典和称赞佛号
当天,鱼儿们就因为长者子的讲大乘佛法和听闻佛号的功德,脱离畜生道,往生天上。之后鱼们在天上下来给流水长者子散花供养以报救命之恩.
尔时其地卒大震动。时十千鱼同日命终。既命终已生忉利天。既生天已作是思惟。我等以何善业因缘。得生于此忉利天中。复相谓言。我等先于阎浮提内。堕畜生中受于鱼身。
流水长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复为我等解说甚深十二因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
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当往至长者子所报恩供养。
尔时十千天子。从忉利天下阎浮提。至流水长者子大医王家。时长者子在楼屋上露卧眠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璎珞置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边。复以十千置右胁边。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作种种天乐出妙音声。阎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觉寤。流水长者子亦从睡寤。是十千天子。于上空中飞腾游行。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所复雨天华。便从此没还忉利宫。随意自在受天五欲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如是言:善哉!长者!能大增长福德之事,能益众生无量寿命,汝今真是大医之王,善治众生无量重病,必是菩萨善解方药。
善女天!时长者子。有妻名曰水空龙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名水藏。时长者子将是二子。次第游行城邑聚落。最后到一大空泽中。见诸虎狼狐犬鸟兽多食肉血。悉皆一向驰奔而去。时长者子作是念言。是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驰走。我当随后逐而观之。时长者子遂便随逐。见有一池其水枯涸。于其池中多有诸鱼。
时长者子见是鱼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此鱼可愍汝可与水。是故号汝名为流水。复有二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定实。时长者子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所。树神答言。其数具足足满十千。
善女天!尔时流水闻是数已。倍复增益生大悲心。
善女天!时此空池为日所曝唯少水在。是十千鱼将入死门。四向宛转见是长者心生恃赖。随是长者所至方面。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是时长者驰趣四方。推求索水了不能得。便四顾望见有大树寻取枝叶。还到池上与作阴凉。作阴凉已复更推求是池中水本从何来。即出四向周遍求觅莫知水处。复更疾走远至余处。见一大河名曰水生。尔时复有诸余恶人。为捕此鱼故。于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然其决处悬险难补。计当修治经九十日。百千人功犹不能成。况我一身。
时长者子。速疾还反至大王所。头面礼拜却住一面。合掌向王说其因缘。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渐渐游行至彼空泽。见有一池其水枯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今日困厄将死不久。惟愿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供给。
尔时大臣奉王告敕。语是长者。善哉大士。汝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
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从治城人借索皮囊。疾至彼河上流决处。盛水象负。驰疾奔还至空泽池。从象背上下其囊水写置池中。水遂弥满还复如本。
时长者子。于池四边仿徉而行。是鱼尔时,亦复随逐循岸而行。时长者子,复作是念:是鱼何缘随我而行,是鱼必为饥火所恼,复欲从我求索饮食,我今当与。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饮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一切聚集悉载象上急速来还。
尔时二子如父教敕。乘最大象往至家中。白其祖父说如上事。
尔时二子。收取家中可食之物。载象背上疾还父所至空泽池。时长者子见其子还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从子边取饮食之物散着池中。与鱼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与此鱼食令其饱满。未来之世当施法食。复更思惟:曾闻过去空闲之处有一比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其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胜如来名号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解说甚深十二因缘。亦当称说宝胜佛名。
时阎浮提中,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方等。二者毁呰不生信乐。
时长者子,作是思惟,我今当入池水之中,为是诸鱼,说深妙法。
思惟是已,即便入水,作如是言:
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宝胜如来本往昔时,行菩萨道,作是誓愿:若有众生,于十方界,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当令是辈,即命终已,寻得上生三十三天。
尔时,流水复为是鱼,解说如是甚深妙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及其二子。说是法已即共还家。
是长者子,复于后时,宾客聚会,醉酒而卧。尔时,其地卒大震动,时十千鱼,同日命终。既命终已,生忉利天。既生天已,作是思惟:我等以何善业因缘,得生于此忉利天中。复相谓言:我等先于阎浮提内,堕畜生中,受于鱼身。流水长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复为我等解说甚深十二因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当往至长者子所,报恩供养。
尔时,十千天子,从忉利天,下阎浮提,至流水长者子大医王家。
时长者子,在楼屋上,露卧眠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璎珞,置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边。复以十千,置右胁边。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作种种天乐,出妙音声。
阎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觉寤。流水长者子,亦从睡寤。
是十千天子,于上空中,飞腾游行。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所,复雨天华。便从此没,还忉利宫,随意自在,受天五欲。
时阎浮提过是夜已。天自在光王。问诸大臣。昨夜何缘。示现如是净妙瑞相有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忉利诸天于流水长者子家。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不可计曼陀罗华。王即告臣。卿可往至彼长者家善言诱喻唤令使来。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宣王教令唤是长者。是时长者寻至王所。王问长者。何缘示现如是瑞相。长者子言。我必定知是十千鱼其命已终。时大王言。今可遣人审实是事。
尔时流水。寻遣其子至彼池所。看是诸鱼死活定实。尔时其子闻是语已。向于彼池既至池已。见其池中多有摩诃曼陀罗华。积聚成[卄/积]。其中诸鱼悉皆命终。见已即还白其父言。彼诸鱼等悉已命终。尔时流水知是事已。复至王所作如是言。是十千鱼悉皆命终。王闻是已心生欢喜。
尔时世尊,告道场菩提树神:善女天!欲知尔时流水长者子。今我身是。长子水空。今罗睺罗是。次子水藏。今阿难是。时十千鱼者。今十千天子是。是故我今为其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尔时树神现半身者。今汝身是 。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1、以此随喜放生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此善为主三世累积诸善根,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众生累积诸善根,以及我们三世的身体及其他受用。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和众生即如何回向。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