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好名声之道

入门知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名声,然而名声不是凭空而来,《六波罗蜜经》这首偈语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注意三点:不说他过、不称己德、自他互易。

一、不说他人过

  一个有修行的人应该抱持“观德莫观失”的心态来待人处事。如果我们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是非,一旦这些坏话传给当事人知道,不仅自己的名誉遭受损失,也与别人结下恶缘。即使我们有心劝告别人,也应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给予破坏性的批评,否则将会惹人生厌。修行并不一定是到寺院里打坐拜佛,其实我们的嘴巴最容易做功德,随时给人欢喜,说鼓励的话,说赞美的话,就是最好的修行。“敬人者,人恒敬之。”想要得到令名,首须修口,不但不说他人的长短过失,更要存恭敬心,常说好话。

二、亦不称己德

  对于别人,我们要经常给予鼓励赞美,对于自己,反倒应该多一些要求,切忌自鸣得意,宣扬己德。既然身而为人,把人做好就是我们的本份,所以即使有所成就,也不须自我称赞。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进德修业之道在于经常反省自己,不但不应称己德行,反而应该至诚地检讨缺失,发露忏悔。倘能不断地改过进步,不需要自我宣傅,自然会德声远播,广招来者。

三、智照无自他

  有智慧的人则能进一步翻照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道理,所以不但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众生,而且还会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对方著想,给人信心,给人服务,而不存丝毫望报之心,惟其如此,故得大名。

  日月因为无私地照亮各个角落,所以能长存不堕;风雨虽刮然作响,却转眼即成云烟。因此智者不求而名至,愚者图名却名损,关键就在于彼此所持的心态不同。

四、结论

  “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想要求得荣誉,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而且愿意挺身而出,为大众牺牲服务。能够发心奉献,自然会实至名归,令誉如潮。自赞毁他不但不能如己所愿,反而败德伤名,得不偿失。世间上一切现成,只看我们如何修心、修口、修身。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