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师
演培法师(1917~1996年)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所传中观之学。曾先后亲近谛闲、太虚、慈航、印顺等当代高僧,亦曾主讲于华西佛学院、莲宗学院、厦门大觉讲舍等。
一九四一年秋,太虚大师命演培法师到合江县法王寺筹办法王学院,演培法师二十五岁,办学负责认真,颇得好评。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三十五年清明节过后,演培法师、印顺导师及妙钦法师,三人经西北公路结伴东下,到陕西宝鸡转陇海路火车抵达开封,驻锡铁塔寺,受到主持净严法师的接待。印顺法师因旅途劳顿,身体违和,留在铁塔寺休养,演培法师与妙钦法师先离开封到上海。 太虚大师驻锡上海玉佛寺,二人到玉佛寺向大师礼座。这样演培、妙钦二师就到了杭州。武林佛学院设于杭州灵峰寺,有学僧三十多名。开课之后,演培法师讲《俱舍论》,妙师教国文,另外两位法师讲佛学。开课不到一学期,妙钦以闽南故乡函电交驰,要他回去看看。妙师请假回闽,礼祖探亲,佛学院由演培法师一人维持。他上书太虚大师,请另选一人来任院长。后来,大师另派会觉法师任院长,演培法师担子轻了一些,仍在院任教。
到了一九四八年冬,印顺导师受性愿老和尚约请,到厦门南普陀寺创办大觉讲社,函召演培法师与续明法师前去协助,这样演培法师乃离开杭州到厦门,在大觉讲社任教。国共内战的战火蔓延到闽南,讲社停办,演培法师与仁俊法师先行到了香港,印顺导师与续明法师也随后抵达。一行人初到香港,住所不定,曾三易其址,最后随著印顺导师,住在香港佛教联合会设在湾仔的会所,演培法师与续明法师为“太虚大师全书出版委员会”校对大师全书。在香港住了三年,把总数六十四册的《太虚大师全书》,校对到第二十六册。
一九五二年初,台湾的李子宽居士致函演培法师,约请他到台湾主持台湾佛教讲习会。以此演培法师于三月,搭乘太古轮到了台湾。
台湾佛教讲习会,是一九五一年秋,新竹青草湖灵隐寺住持无上法师发心,礼请大醒法师出面创办的,讲习会设在新竹灵隐寺,有四十余名会员与会听讲。大醒法师于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一九五〇年冬以罹患高血压症在新竹香山疗养,翌年应无上法师之邀,以带病之身主持讲习会。未几以高血压引起中风,讲习会无人领导,陷于停顿,因而想到演培法师是最适当的继任人选,演培法师乃受请赴台。
讲习会是男女合班,女生二十余名,男生仅有十余名。演培法师以自己太年轻(三十六岁),领导女众不便,建议男女分班。后来,女生迁到中坜圆光佛学院,演培法师到灵隐寺领导男众。他与学僧打成一片,除知识的传授,佛法的薰陶外,特别重视德行的训练,使讲习会声誉日著。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第一届学僧十二人毕业,其中如圣印、修严、通妙等,后来都是佛门法将。
一九五七年,印顺导师在新竹一同寺办女众佛学院,印公任院长,命演培法师担任副院长。九月,演培法师继印顺导师之后,出任善导寺住持。以兼顾寺务故,所以除上课外,未负佛学院实际责任。
一九五八年四月,演培法师应请赴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弘化,三个多月,回国后仍任教如故。
一九六〇年八月,善导寺住持三年任满,坚决辞位。十二月出国弘化,传道授业的教学生涯始暂告一段落。虽然后来台北慧日讲堂成立太虚佛学院,基隆月眉山灵泉寺成立华文佛学院,演培法师都是名义上的院长,事实演培法师人在星洲,两任院长只是挂名,并未负实际责任。
一九六〇年八月,演培法师交卸善导寺住持后,又受越南侨团之请,于十二月经港飞越。
一九六一年元旦,为堤岸的妙法精舍主持佛像安座典礼。又在慈恩寺说法,在万佛寺讲《普门品》,在堤岸的南普陀、西贡凤山寺、印光寺、觉华精舍说法,并远赴蚬港、会安等地,历时近四个月,于四月下旬转赴寮国的首都永珍。在寮国弘法一星期,又转赴泰国,在各佛教寺院社团弘法,历时一月,于五月下旬转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在槟城弘化的高僧,如竺摩、本道、广余、广义、明德、龙辉、慧僧、隆根等,都迎于机场。在槟城参观、访问,历时两周,复转赴怡保、吉隆坡、麻六甲,一路随缘说法,最后到达新加坡。在狮城受到诸山长老迎宴,复访问诸山及佛教团体,随缘弘化,直到七月下旬始返回台北。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演培法师第三度赴越弘法,西贡信众希望他常驻越南,并且愿捐出土地。他考虑后接受下来,打算兴建般若寺。事尚未果,一九六三年为慈航菩萨示寂十周年之期,新加坡菩提兰若举行三日法会,请演培法师前去主持,并为善信说法。演培法师于五月,自越南飞抵新加坡。法会过后,他和广洽、达明二长老谈起在越南建寺计画。二位长老对他说,越南战乱多年,局势不稳,如要建寺,不如在新加坡找地兴建。
事为灵峰菩提学院信托人林达坚居士(后来出家的慧圆法师)所知,愿请演培法师亦为菩提学院信托人,将学院交演培法师管理,作为他弘法的道场。后来,演培法师以越南局势日益激化,乃打消在越南建寺的计画,接受灵峰菩提学院的管理任务,并请隆根法师也加入担任信托人。由于该院年久失修,乃于一九六七年重建,易名为灵峰般若讲堂。
一九六八年底重建完成,六九年元月十二日举行重建落成及释尊圣像安座典礼。请台湾的印顺导师主持升座,各界到贺的嘉宾两千余人,越南副总理梅寿传也专程参加盛典,盛况一时。这以后,演培法师就常驻讲堂讲经弘化,前后十余年。
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〇年之间,演培法师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各国弘化。
一九七九年,演培法师以在星多年,公民权尚未批准,出入境极不方便,有意离开新加坡到美国弘法,乃请隆根法师住持般若讲堂,并于十一月二十日办理移交。交出般若讲堂后,外界谣言纷纷,香港谣传他已被新加坡政府驱逐出境。演培法师为了澄清谣言,乃留在新加坡不走,暂住新加坡女子佛学院,继续讲经弘法。
一九八〇年三月,菲律宾宿务市新建的普贤寺落成,住持唯慈法师请演培法师去主持佛像安座典礼,演培法师去了一趟菲律宾,三月下旬由马尼拉直飞纽约,在东禅寺、大觉寺讲经,六月返回新加坡。
一九八一年,在宏船长老及常凯法师的协助下,新加坡政府批准了演培法师的公民权。于此同时,演培法师在榜鹅地购得七万三千尺土地,请建筑师绘图申请建筑,政府批准于一九八二年春鸠工兴建,命名曰福慧讲堂。福慧讲堂是纪念印顺导师在台湾创建的福严精舍和慧日讲堂而命名的。
福慧讲堂有可容纳千人的大讲堂,两侧二楼部分,分设图书馆、会议厅、办公室。后院建有可容纳一百二十位老人的慈恩林安老院。此外,还有慈恩林托儿中心。工程于一九八二年春季开始,一九八五年全部竣工。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六日举行开幕大典,由新加坡政府第二副总理王鼎昌主持,政府政要、诸山长老、无数佛门善信参加盛会,美国、台湾、菲律宾诸山长老也都组团参加。
福慧讲堂是弘法道场,也是新加坡佛教福利协会的会址。福利协会是演培法师一九八一年创设的社会福利机构,最初是按月发放救助金及救济品给贫困无依老人及不幸家庭,也到医院、残障院、孤儿院访问济助。福慧讲堂落成后,在演老的上座高弟宽严法师推动下,先后成立可容纳百余人的慈恩林安老院、设有数处分部的慈恩托儿发展中心,以后又创立设备现代化的洗肾中心、戒毒中心,以颇具规模的文化中心,佛教福利协会的工作,日益向前发展。
由于演老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受到社会人士的赞叹及政府的肯定,新加坡共和国总统,于一九八六年及一九九二年,先后二度颁发公共服务勋章,且委任为新加坡宗教和谐理事会的佛教代表。
演老深入经藏,对经、律、论三藏莫不通达,誉之为三藏法师亦无不当。每有传戒法会,多被聘为得戒和尚,次数极多,不及细述。一生著述等身,已结集的《谛观全集》三十四册、《谛观续集》十二册,洋洋八百万言。
演培法师生性耿直,不善辞令,故自署凡愚僧。然讲经说法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者莫不受惠。演老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日示寂,世寿八十岁。
名称 | 作者 | 名称 | 作者 |
唯识二十颂讲记 | 演培法师 | 金刚 经概要 | 演培法师 |
八 识规矩颂讲记 | 演培法师 | 入中论颂讲记 | 演培法师 |
解深密经语体释 | 演培法师 | 六祖坛 经讲记 | 演培法师 |
更多演培法师文章 |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