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与宝莲寺的甚深佛缘

佛与人生 | 作者:兰溪 [投稿]

饶宗颐与宝莲寺的甚深佛缘

  世人皆知饶公是国学大家,文学、艺术、经史、哲学、教育共冶一炉,却少人理解其与佛教渊源甚深,更与宝莲禅寺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若人真能转世的话,我生前可能是位高僧”。饶公曾经这样说道。他自童稚之年,独好释氏书,多少年来几无日不与三藏结缘。他虽未出家,但对佛学有极高悟性。他从未经历过青灯古寺的生活,却向往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佛门盛景。

  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先生对佛门“禅”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他说:“禅不光是要静坐,而是要培养心中湛然一片光明海。并活活泼泼地把禅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深涵着无限禅机”。“以书通禅,以禅通艺”,是先生对“禅”的深刻理解和最完美的展现。

  若论“以书通禅,以禅通艺”,就不得不提先生书写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并分别刻在38条,每条高达五六米的花梨木上,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佛经群,矗立在背山临海的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旁,名为《心经简林》。先生以学者之大胸怀、书法家之大手笔和佛家大智慧,挥毫泼墨而出的恢弘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00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将“天坛大佛”定为佛教五方佛中的“中国南方大佛”,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被列入“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中,从此宝莲禅寺获得“南天佛国”的美誉。

  之后,饶宗颐先生欣然接受时任宝莲禅寺第七任方丈智慧长老的邀请,手书“南天佛国”,并同时写下一副对联:建寺建刹建校庄严国土,名山名胜名僧利乐有情。以此赞叹宝莲禅寺在寺院建设、弘法利生方面所作的贡献,以及在慈善教育,福利社会等诸多领域所发挥的社会作用。

  随着山门落成,饶公手书的“南天佛国”四个大字刻在山门的正中,其与“心经简林”遥相呼应,使宝莲禅寺满园锦绣之外再添新景,屿山圣景之上别有洞天。

  饶公自幼临池习书,书法造诣极为深厚。后期的书法中,可以看出“禅”对他的影响之大,他把“禅”的圆融自在和飘逸的书法完美相融,互为映衬。这种风格,在宝莲寺的“屿山胜境”“地藏殿”“弥陀殿”三幅匾额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曲无弦雅乐,佛韵悠长。

  如今,先生驾鹤西去,但他与宝莲禅寺的佛缘,会将续写千年。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