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沙弥是什么意思?沙弥十戒内容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沙弥是什么意思?沙弥十戒内容

沙弥是什么意思?

  沙弥,是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为五众之一、七众之一。在佛教僧团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的出家男子称之。

  《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以年龄区别沙弥为三种:

  1.驱乌沙弥:年龄在七岁至十三岁之间,已具有驱走晒穀场上乌鸟的能力。

  2.应法沙弥:年龄在十四岁至十九岁之间,出家得度,依一定的仪式受持十戒。

  3.名字沙弥:年龄已超过二十岁,然尚未受具足戒,仍为沙弥者。

  以上三者合称三沙弥。

沙弥十戒内容

  沙弥必须受「沙弥十戒」,得守持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不涂饰香鬘戒、不歌舞观听戒、不坐高广大床戒、不非时食戒、不蓄金银宝戒等戒条。

  1.不杀生:即对于生命,不可以侵犯、伤害。

  2.不偷盗: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取用别人的财物。

  3.不淫:是不侵犯别人身体的自由。

  4.不妄语:不得说谎诈骗及毁谤别人的名誉与信用。

  5.不饮酒:指不得吸食任何会妨碍身体健康及迷失理智的饮料或药物等。

  6.不著花鬘好香涂身:即不能用花等的一切装饰,也不得以香水、香油等物擦脸涂身,这是为了避免虚荣心,以及男女之间的相互诱惑而制。

  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即不得自作歌舞、音乐、伎艺等的世俗游戏,亦不得存心去观赏世俗的歌舞、音乐和伎艺等的演唱。此乃为了不使已经出家的身心,再为世俗的娱乐所迷,引发贪恋欲情的心理。

  8.不坐卧高广大床:即不坐卧华美轻软而高贵的床座。为免引起高傲心和舒适感,而忘了生死的苦恼,所以应当卧坐坚硬低下的床座。

  9.不非时食:过了日中之后,不得进食,这是印度当时,各沙门团的共同原则,也是出家人的共通生活方式的一种。

  10.不捉持金银宝物:出家的人,应该常处于物质生活的贫穷之中,不储蓄金钱,也不手持金钱等的财宝,目的是灭除对于身外之物的贪求之心,若有一念贪求存在,他便无法进入解脱之门。不过,为了教团大众的生活,以及寺院经营的维持,保持金钱,不为过失。

  这是出家沙弥的戒律,也是进入解脱之门的守则。但是,在家的信徒,也有学习出家戒律和体验出家生活的机会,即是逢到每月的斋日即是布萨日,依现代而言,也可称作佛教的假日或节日吧!在家的信徒,可在那天的一日一夜中,守持沙弥十戒中的前八条,称为八关斋戒。

  至于沙弥尼戒,和沙弥戒相同。所不同的是沙弥依止比丘而住,为比丘当待者,并且学习比丘的威仪;沙弥尼依止比丘尼而住,为比丘尼当侍者,并且学习比丘尼的威仪。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