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清明祭祖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佛教与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流传已久的祭祖扫墓的大日子,属于春秋两大祭典中的三月春祭。原是农曆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后汉书·律曆志》记载:「清明,节气名。」《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所以清明是春分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春天已临,万物皆显,草木萌发,景象清明,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之名,即由此而来。

  至于将这一天订为祭祖的大节日,则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的由来,俗传是因春秋时代晋文公哀念功臣介之推而起。晋文公为了纪念介之推,为其立庙祭祀,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就开始有了祭祀祖先的习俗。而且由于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一天都不忍心举火,只吃冷食,所以相沿成俗,就称为「寒食节」。

  起初寒食节的祭祀活动承袭古制,多在宗庙、宗祠举行,至于演变到需要上坟扫墓,则是受到佛教的祭扫佛塔、祖师塔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洒扫佛塔的礼俗与中国民间祖先祭拜相结合,形成了扫墓的风俗。由此可见,佛教的弘扬,无形中对民间节俗影响的深远。

  清明上坟祭扫之风,随著朝代的更迭,愈见重视,到了宋朝,朝廷甚且明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以便师生上坟扫墓。因此上坟祭祖的人潮,使得四野如市,如宋人高翥〈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坟前焚烧的纸钱灰像蝴蝶一样飞舞,可想见上坟人之多。

  扫墓的目的是慎终追远,是追思哀悼,藉以表达孝思。佛教也重视怀恩报德,不仅是报父母生养的恩德,更要报三宝、师长长养慧命的恩德,一切众生成就的恩德,因此在清明时节,寺院会有扫塔祭祖及超荐先远考妣宗亲的孝亲报恩法会,而信众们除了至寺院虔诚参与法会,诵经迴向过往先人外,也有藉此日广行布施,或捐作建寺修塔之需、慈善济贫之用,或作清寒学子教育基金等等,期为父母先亡作诸功德,以求冥福。在佛教如此重视报亲怀恩的观念推波助澜下,更增长国人孝亲的美德,尤其目前土葬墓地不易取得、价格昂贵、维护不便,又扫墓焚烧纸钱稍一不慎,即易酿成火灾。因此,许多人已不再固守土葬的习俗,而改以佛教火葬的方法,将骨灰放至佛寺塔庙供奉。由此可以预见,佛教的未来会因清明节祭祖的关係而与民间更加密切。

  因此,身为佛弟子者,当藉此机缘,教育信众,将原有以三牲酒醴祭拜祖先之习,改以香花水果代替。并引导社会大众投入文化、教育、公益事业中,将其对亲人的私爱,昇华扩大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将其对亲人执著爱恋之心布施给世界一切众生,使清明祭祖所蕴涵怀恩报德的意义发挥到极致。

  原文标题:怀恩报德与清明祭祖

  摘自:星云大师《佛教丛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