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着;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人皆恶之。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
刑祸随之。
刑罚和灾祸,也就跟随而来。
吉庆避之。
吉祥和喜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
恶星灾之。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
算尽则死。
使恶人的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这是说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有星神在鉴察着。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又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面,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这一天,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的报告人的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一样啊!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寿命十二年,过失小的,就被减去寿命一百天,这是决定不会错的。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
积德累功。
积德就要像积钱一样,渐渐的积,就渐渐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筑墙一样,渐渐的筑,就渐渐的高了。
慈心于物。
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忠孝。
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友悌。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爱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正己化人。
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存着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的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的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的行善,后福无量啊!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的解囊,及时的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著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的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的救护。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遏恶扬善。
我们应该遏阻人去做恶,以免得他渐渐的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更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导引。
推多取少。
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份,分给兄弟或朋友,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份,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受辱不怨。
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德累功,决不会去怨恨别人。
受宠若惊。
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所谓善人。
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着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做了恶事。
以恶为能。
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
忍作残害。
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
阴贼良善。
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的加以贼害。
暗侮君亲。
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尊敬;却反而暗中的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慢其先生。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
叛其所事。
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诳诸无识。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谤诸同学。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虚诬诈伪。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攻讦宗亲。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刚强不仁。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狠戾自用。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是非不当。
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向背乖宜。
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
虐下取功。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谄上希旨。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受恩不感。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
念怨不休。
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
轻蔑天民。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扰乱国政。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赏及非义。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刑及无辜。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
杀人取财。
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
倾人取位。
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
诛降戮服。
贼寇若是已经投诚降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的违逆天理。
贬正排贤。
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凌孤逼寡。
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弃法受赂。
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
入轻为重。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
见杀加怒。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知过不改。
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悔改。
见善不为。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自罪引他。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壅塞方术。
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
讪谤圣贤。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
侵凌道德。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射飞逐走。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发蛰惊栖。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填穴覆巢。
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
伤胎破卵。
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
愿人有失。
常常愿人失败而幸灾乐祸。
毁人成功。
毁坏别人成功,使他功败垂成。
危人自安。
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
减人自益。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以恶易好。
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
以私废公。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窃人之能。
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
蔽人之善。
隐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别人知道。
形人之丑。
形容他人的丑事,并且还广为宣扬。
讦人之私。
揭发他人的隐私,而且还到处的传播。
耗人货财。
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
离人骨肉。
使别人的骨肉至亲分离或是不和。
侵人所爱。
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助人为非。
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
逞志作威。
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
辱人求胜。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
败人苗稼。
毁坏别人所种植的秧苗稻谷。
破人婚姻。
破坏别人的婚姻。
苟富而骄。
苟且致富,侥幸的得到财富,就骄傲自大。
苟免无耻。
不当免而求幸免,毫无羞耻之心。
认恩推过。
把别人的恩,冒认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图讨好;把自己的过,反而推在别人的身上,企图卸责。
嫁祸卖恶。
把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把自己的罪恶,推卸给别人。
沽买虚誉。
沽买虚假的名誉,使得别人赞扬自己。
包贮险心。
表面上装出了一幅笑脸迎人和善的样子,但是骨子里,却包藏著阴险害人的心。
挫人所长。
挫折别人的长处,使他不能发挥所长。
护己所短。
掩护自己的短处,不知道要悔改。
乘威迫胁。
利用威势,逼迫胁制。
纵暴杀伤。
放纵暴行,杀伤人命。
无故剪裁。
无缘无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绸缎。
非礼烹宰。
违背了礼法而烹宰牲畜。
散弃五谷。
任意的浪费散弃五谷粮食。
劳扰众生。
劳扰百姓,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的驱使而不爱惜。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破坏有钱人的家,以夺取他的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决水冲毁,或是放火焚烧,以毁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破坏他人事业的成功。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故意把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损坏,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小人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愿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贬官谪放到边远的地方充军。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看见别人家里多钱富有,就愿意他人破家散财穷哈哈。
见她色美,起心私之。
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负欠他人的货物钱财,不想偿还;反而愿他死掉,就可以不用还了。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凡是向别人恳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够遂心如意,就发生了咒骂怨恨。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看见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说这是他平日的过恶,所召来的恶报。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到他人四体残缺,或是形象丑陋,不哀怜矜愍保护,反而加以讥笑。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见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称赞宣扬,不但不称赞不宣扬,反而却阻止压抑他。
埋蛊厌人。
刻了木头人像,在上面书写符咒,然后埋在地下,用来魇魅害人。
用药杀树。
就是用毒药来杀死树木。
恚怒师傅。
因为师傅的教训责备,而对师傅产生了恚恨愤怒。
抵触父兄。
冲撞触犯了父亲兄长。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用强迫的方式取得财物,或用强求的方法要别人供给;或是喜欢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欢用抢夺的方法。
掳掠致富。
用强力抢夺别人的财物以致富。
巧诈求迁。
用奸巧诈伪的手段,来求取自己的升迁。
赏罚不平。
赏罚若是失于轻,或是失于重,就是不公平了。
逸乐过节。
安逸快乐,应该要有节制,不可以过度。
苛虐其下。
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属或奴婢。
恐吓于他。
恐吓他人,使他人心生害怕。
怨天尤人。
不能够安分守己,反而怪天怪地恨别人。
呵风骂雨。
因为风雨的失时不调,而去呵斥风咒骂雨。
斗合争讼。
唆使他人斗争,撮合别人诉讼。
妄逐朋党。
不问是非可否,就随便的追逐,分朋立党,或是附社结义。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听信妻妾的话语,而违背父母的训示。
得新忘故。
得到了新的,就忘记了旧的。
口是心非。
就是心口不一。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
因为贪图利益而冒领钱财,竟然敢欺瞒了君王长官。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编造了坏话,捏作了恶事,任意的谗毁好人。
毁人称直。
毁谤好人,却称自己为正直。
骂神称正。
辱骂神明,却称自己有正气。
弃顺效逆。
放弃应该遵行的六顺,而去学习六逆。
背亲向疏。
背离了自己的家亲骨肉,而厚待或心向著异姓的亲戚朋友。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为了要表白自己没过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怀,指天地做见证;为了要坚固期约,竟敢把猥亵的事情,请神明来鉴察。
施与后悔。
施与之后,感觉后悔。
假借不还。
借人家的钱财物品,据为己有而不肯还。
分外营求。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钻营求取。
力上施设。
极尽自己力量之所能,而尽意的施威设法。
淫欲过度。
夫妇间的房事频繁,超过了正常的限制。
心毒貌慈。
心意恶毒却又面貌慈祥。
秽食餧人。
用污秽的食物卖人或给人吃。
左道惑众。
用旁门左道来蛊惑众人。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
私自非法使用短尺狭度,轻秤小升,来贪利占便宜。
以伪杂真。
把假的货物,杂在真的里面。
采取奸利。
采取奸诈的暴利。
压良为贱。
用势力压迫良家子女,使他们成为卑贱的婢妾奴仆。
谩蓦愚人。
使用诡计来欺骗愚人上当。
贪婪无厌。
贪得无厌而不知足。
咒诅求直。
在神明前告状、发誓或诅咒,求神马上证明他的道理是对的。
嗜酒悖乱。
嗜好饮酒而常醉,违背情理而乱性。
骨肉忿争。
父子兄弟骨肉至亲,在忿怒的争吵。
男不忠良。
男的不忠厚善良。
女不柔顺。
女的不温柔和顺。
不和其室。
丈夫与妻子不和。
不敬其夫。
妻子不尊敬丈夫。
每好矜夸。
每每喜欢骄傲自夸。
常行妒忌。
经常争宠妒忌。
无行于妻子。
丈夫对待妻子不义不慈。
失礼于舅姑。
媳妇对待公婆,不孝顺不恭敬。
轻慢先灵。
轻视怠慢祖先之灵。
违逆上命。
违背了上面的命令。
作为无益。
所作所为对自己毫无益处。
怀挟外心。
暗中怀藏著外心。
自咒咒他。
自己诅咒自己,而又诅咒他人。
偏憎偏爱。
所憎所爱,有了偏差。
越井越灶。
跨越了井灶。
跳食跳人。
跳过食物和跳过人的身体。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许愿是佛教发愿思想的一种民间表现形式。在茫茫人海中,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通过向佛菩萨许愿,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强人生信念。多数人许愿,是为亲朋好友的健康平安、工作顺利和儿女的学业有成。这样美好的人生愿望,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为向佛菩萨贿赂。偏见实在令人无语。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全文,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