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金战,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他被称为“中国最牛的班主任”。2003年,他带的一个班级,49人参加高考,37人考上北大清华,10人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更牛的是,他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把原本中考时高中都没考上的女儿送进了北大。
上周六,他受集美中学之邀,来厦传授他造就英才的绝招。
怎么当好家长?
家长会后家长要“备课”
不少家长开完家长会,碰上孩子受表扬一脸笑容;可一旦挨了批评,往往是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把一肚子的火发泄到孩子身上。因此,很多孩子害怕家长去开家长会。
在王金战看来,家长开完家长会后一定要认真“备课”,特别是孩子在家长会上挨了批评的,家长更是要好好地准备一下怎么去鼓励孩子。比如,会上老师说了什么,家长先领会一下,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好好谈一谈。家长千万不要一回家就对孩子吼:“怎么别人老师都表扬了,就你没被表扬?”这对孩子伤害很大,因为往往最亲近的人对孩子的伤害最致命。
在王金战看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他举了一个母亲的例子。
这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她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建议她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母亲很心酸,但她还是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没有让妈妈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母亲流下了眼泪。但她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第二天上学时,他比平时都要早。
儿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出于意料的是,这次她儿子的名字不在差生的行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她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问题。回去后,她欣喜地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老师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之后,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您能欣赏我……
三步优秀法转变“差生”
“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在王金战看来,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变成了“差生”。而要转变“差生”,就是让他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进步的成果。如何让“差生”体验成功?那就要不断挖掘他的优点。
王金战认为,“差生”和优生之别,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和老师造就的,是阶段性现象。他举了个例子:一个山东老乡,孩子读高二,寒假考试结束后,一家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帮孩子。
一开场,王金战问孩子期末考考得如何?孩子还没开口,家长就气呼呼地说:“简直一塌糊涂!”王金战支开了家长,与孩子单独聊。他发现,孩子虽然在班里常年倒数,可这次考试提高了两个名次。“孩子,你太不容易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超越了两个名次,照这样下去,离高三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你身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出现啊!”经王金战这么一夸,孩子立马挺直了腰板。
接着王金战引导这名学生寒假要从哪些具体的事情做起,而此时学生心里早有自己的计划安排,王金战就和他逐条论证和调整,落实成文。最后,孩子拿着计划自信满满地走了。后来,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进步很快,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王金战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完美自己的向上之心,只是缺乏毅力和执行力。
做家长的,心里要有两个目标:一个长远的,一个近期的。长远目标要放在心里,不要天天拿出来向孩子抖擞:“你距离'一本’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短期目标就是要抓住孩子每一次的微小进步,一点点往上加任务。孩子有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越是问题比较多的孩子,越需要老师和家长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抓住他的每一点进步,有针对性地把表扬送达他的跟前。
王金战认为,通常孩子被表扬三次,就彻底、长足地走向优秀,而这就是他的“三步优秀法”。优秀是需要时间来成全的,家长心态要平稳,也许是三天,也许是三个月,甚至是三年。而孩子一旦上了这个轨道,他的成功就是可以预期的。
老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当普通学生看
最让王金战骄傲的一件事情是,2006年,他把原本高中没考上的女儿送进了北大。2003年,王金战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大获全胜,但是,他自己的女儿中考连高中都考不上。那时他开始反省:“我作为一个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怎么教育学生,怎么在家长面前谈教育?”
现实中,有不少老师,教学生教得很好,可是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却是一败涂地。在王金战看来,如果一位老师教育别人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却忽视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对孩子心怀愧疚,这是很有问题的。
王金战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教育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育自己的孩子则很难,如果用教育别人孩子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正因为难,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应多花心思,多想办法,千万不要教育起自己的孩子,反而采用更简单、更粗暴的办法,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辅导自己孩子时要更加耐心、细致。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王金战发现,辅导别人的孩子,讲一遍不行,他可以讲上十几遍,这是职业习惯。可是辅导自己的女儿,一遍不行,脸色就不好看;两遍不行,就开始骂娘了;三遍不行,差点没开始动暴力了,因此搞得孩子在家长面前非常紧张,越是紧张越是不会。
王金战认为,对于自己的孩子,应降低期望值,把他当普通学生看,容忍孩子犯低级错误。后来,王金战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修炼到时刻面带微笑。女儿考得不好,他不说什么话;一旦有进步了,他抓住机会大加赞赏,慢慢培养女儿的自信。此外,他还帮助女儿把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引导出来,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以文艺特长生考名校的道路,两年半以后,女儿同时被清华、北大和人大的文艺特长生预录取。高考时,女儿超常发挥,以645分考取北大。
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检查试卷很有必要
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学生宁愿花一个小时做一份卷子,却舍不得花10分钟来检查卷子,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因为,检查是很必要的。
有些人检查出问题,匆匆改过来,对检查出的问题不以为意,这是低效率的。一旦检查出问题,应停下来深思熟虑、重点把守,这样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很多学生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题目看上去不会,但看下答案又会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这些题掌握与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点。有些学生匆匆而过,以后碰到相似的题目还是不会,因为他还没有把问题真正解决。
碰到一道题不会做,不要长时间思考,可以先看下答案。看完答案,就算感觉又会做时,也一定要再过一遍,一定要再独立地把这道题认真做完,而每个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一点上。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