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二课、唯识家无著大师

  第十二课唯识家无著大师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从这首八宗偈语可以得知,法相唯识的名相繁琐,义理层次复杂,学法相唯识者,必须耐烦,方能厘清脉络,通达义理。

  佛教思想史从阿含、般若到中观,逐渐成熟。到了唯识思想的盛行,更是佛教教理史上的一大迈进,意谓著印度佛教思想发展的过程愈趋缜密、圆融,对于人类思想史的建设,更是一伟大成就。而开创法相唯识一宗者,便是史称唯识家的无著大师。

  无著,北印度犍陀罗人,生于公元三一○至三九○年之间。从小接受传统严谨的婆罗门教育,后来为追寻解开生命奥秘的真理,毅然放弃继承婆罗门国师宝座,皈投小乘「说一切有部」出家,修习小乘空观。然因久未通达,意欲自戕,直到受中印阿踰阇国弥勒菩萨的开示,才悟入大乘空观。无著得弥勒教学,授予《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多部大乘论典,自此盛弘大乘法相唯识法门,继龙树后,成为印度佛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论师之一。

  无著的论著与注释的典籍甚多,重要的著述如《显扬圣教论颂》、《顺中论释义》、《金刚般若经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都是印度大乘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显扬圣教论颂》是重新组织《瑜伽师地论》的纲要性著作,《瑜伽师地论》则是无著介绍唯识学的思想根源。

  此外,《顺中论》是《中论》的概说书,《金刚般若经论》是般若思想的注释书,以《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论》传授《般若经》的修行次第,以《摄大乘论》论述大乘义理,《摄大乘论》后来传至中土,又形成「摄论宗」一派,足见无著学说的伟大。

  无著的唯识观,主张出世间的清净种子,是由「闻薰习」(即听闻善法,薰习三学、六波罗蜜等法)成就福慧资粮,证入真如法界,最后转识成智而得涅槃佛果。他以空(中观思想)为理念根据,发挥大乘空慧悲济的特质,又以识为学说立论根本,在印度大乘佛教弘传史上,开创出另一个思想领域,成为印度首先弘扬唯识思想的人,也是古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者。

  无著的胞弟世亲菩萨本习小乘,提出「大乘非佛说」的主张,造论抨击大乘佛教,后来经他善巧接引,终于肯定「小乘为失,大乘为得,若无大乘,别无三乘道果」。悔悟后的世亲,本欲割舌以示忏悔谢罪,无著告以「毁谤大乘的过失,纵割千舌亦无补于事,唯有发心造论,弘扬大乘,始为最究竟的忏悔」。不久,无著以七十五高龄圆寂,世亲秉承遗命,竭力举扬大乘,致力于论典的撰述。

  无著与世亲奠定大乘唯识教学的稳固基业,为印度佛教历史开创新纪元;而印度大乘佛教自龙树、提婆后,至无著、世亲时期为发展的最高点,此后渐渐衰微。

  无著一生专志于弘传大乘佛教,其学说思想不仅对印度的瑜伽行派深具贡献,对中国、西藏、日本的佛学也有深远的影响,不但是印度佛教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人物,其度化胞弟世亲回小向大的史事,更是千百年来佛教史上流传的佳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