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咒打开了我封闭的心灵
一、前言
在持诵《楞严咒》之前,末学的心是彷徨无依的,而持《楞严咒》之后,末学的心是很安定的,可以说是「天堂与地狱」之别。是《楞严咒》救了我!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二、是上天的特别考验?
末学是业障很重的人,出生时,末学就有先天的疾病「多发性软骨瘤」,虽然这种疾病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也不会痛,而且在外观上的影响也很小,除非仔细看,一般人是不容易发现的。但或许是上天的特别考验吧!末学注定得面对比一般人更多的挑战。
三、小学与国中的生活
末学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也是很软弱的人。小学时,大家都较不懂事,「大欺小」的事情是常见的,末学因为身体的因素,加上个性软弱,总是成为被嘲笑、欺负的对象。到了高年级时,情况更严重了,言语的侮辱已不足为道,身体上的挨打已成家常便饭,但末学都不敢告诉父母师长。
上了国中之后,末学读的是一所管教严厉的私立学校,打架的事情通常很少发生,但末学仍是被同学欺侮、轻视的,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没有什么朋友。到了国三下,也就是距离联考不到一百天的日子,那时可以说是最悲惨的时候了。
每天踏入教室,就是一天苦难的开始,末学连在教室走路都很困难,走到哪都是嘲笑耶娱声,可是有时我总得离开座位呀!
即使是待在座位上,也是不得安宁,下课时,总有几个好事的同学,在末学座位旁极尽可能的侮辱。即使是上课时也好不了多少,老师在教室里,同学不便直骂,但讽言讽语,指桑骂槐,全班都知道在骂谁。班上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但班上最烂的桌椅永远是末学的;有时坐在窗户旁,下雨时,就有同学故意把窗户弄坏,雨打进来了,末学只有无奈。
末学的东西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失踪,诸如此类,说也说不尽。这种日子忘记过了多久,因为事情实在闹得太大了,最后学校出面制止,末学至少得到表面上的平静。末学也很不讨老师欢心,老师曾经有一次在电话上,对我母亲说:「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妳女儿!」,母亲最后忍不住了,也对老师说:「××老师,以后我的女儿不需要你的关心!」然后立刻挂断电话,那时我也快毕业了。
四、高中生活
末学的高中生活,是很平静的一段日子,末学很少朋友,在班上总是和另两个很安静的同学在一起,彼此虽非深交,但末学总是很感谢她们陪我走过这段时间。即使末学内心仍是很孤独的,但至少那是一段很平静的日子,每天就是读书,几乎没有其它活动。
五、感到悲哀的一件事
末学上了大学后,那时同学们思想都已经很成熟了,大家不可能去取笑别人了,可是末学仍然很孤独。末学总是无法和同学完在一起,我很尽力的去融入团体,但都失败了。大家都喜欢去看电影、唱歌、玩乐,谈谈电影明星、明牌衣物,可是这些末学根本没兴趣,教我如何融入他们?最让末学觉得悲哀的是:当小的时候,末学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取笑;而长大后大家都已成熟了,我却因长久的孤独,而不知如何与人交往,这不是很悲哀吗?
末学喜欢去道场里参加法会,在道场里,末学很快乐,但回到学校,仍旧孤独。在大二下学期时,末学无论是在学校或者是校外都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心里很难过,末学跑去找以前学校辅导室的老师,末学问老师说:「虽然毕业了,可是我遇到了一些困难,老师你可不可以听听我说?」辅导老师总是很慈悲的。我告诉老师我目前的困难,并告诉老师原因,老师微笑地安慰我:「没关系,因为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妳都看得很清楚,那就不用担心了。」末学不断地问老师说:「我以后能不能融入这个社会、团体?」老师笑笑地回答:「会的!」但末学依旧茫然困惑。末学甚至求助于算命,「我能不能融入这个社会、团体?」这个问题连算命的人都觉得很好笑,但末学那真的是困惑到急病乱投医了。
六、种种压力接踵而至
在升大三的那年暑假,家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问题,那时家人压力都很大,往往很容易就为了一件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末学面对着校外、校内、家庭的种种压力,实在很痛苦,甚至问自己:是不是该去看心理医生了?那时末学真的很想求助心理医生,因为我认为心理医生不是等变成精神病才去看的。
面对佛菩萨末学也很伤心,虽然我吃素、拜佛并不是为了求功德,可是为什么情况会如此悲惨?末学不是埋怨佛菩萨没保佑,而是实在很心碎,不知如何是好。末学原本已持长素二年余,那时也开始吃一些肉边菜。
七、善根的成熟
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两个多月,内心的善根不断的提醒自己:这种荒唐的日子该结束了吧?在九月中旬时,末学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持诵《楞严咒》,并终身持素,也忏悔自己于这段时间内,于五戒有所亏损。不久之后,学校就开学了。
八、楞严神咒的不可思议
在持咒后不到两个星期,不可思异地,末学突然感悟到,世间一切是如此无常,那家中财物的损失又何足挂怀!家庭也逐渐稳定,不再天天吵架,如今事过一年余,家里的事情也快解决了,一切问题都已逐渐明朗。很感谢佛菩萨,让家人因此成长。
末学也逐渐体会到,其实我和班上同学本来就是在一起的,末学并没有在外面呀!为什么需要融入他们呢?以前是末学把自己划归在外罢了。同学喜欢做他们的事,末学喜欢做自己的事,彼此互相尊重就好了,何必勉强自己和他们做同样的事?
记得有次末学要和另一位同学一起上台报告,但同学却迟迟未出现,但末学的心仍然很安定,不会慌乱,也不会动怒。在持《楞严咒》之前,末学是很忧郁苦闷,一颗心彷佛在空中飘来飘去,面对未来茫茫无知,充满困惑;持咒后心情是很安定、喜悦的,对未来充满光明与希望。
九、持诵《楞严咒》的趣事
末学住在学生宿舍里,为了避免干扰室友,末学总是利用白天到附近公园去念,记得有一次持咒结束时,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草木扶苏,绿意盎然,心中真是无限喜悦,也为自己能持诵《楞严咒》感到庆幸。
记得有次晚上,末学很想持《楞严咒》,来到公园,天已经黑了。在微弱的灯光下持诵,末学心中不禁有几分害怕,但离开时却是无比宁静。也记得有时天气真的好冷、好冷,末学仍然跑去公园持《楞严咒》。也记得有一次,末学躺在牙医诊所的手术台上,手里拿着《楞严咒》,心中默念着,旁边则是医生正在为我拔智齿。
后来末学更认真了,随身携带《楞严咒》,连骑车遇到红灯也会停下来念,那些都是很有趣愉快的事。
十、感恩《楞严咒》
回想持咒前的心情,和现在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很感谢佛菩萨,很感谢《楞严咒》,带我走出迷惘困惑。我发愿要护持《楞严咒》,也希望大家也能持诵《楞严咒》,并且开大智能,得到大光明与大安乐。
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大悲咒《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唎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
第一会 (001)nā mó sà dàn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ē dì.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xiě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
大悲咒全文及注音: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 ná mó ·ā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以下楞严咒经文: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01)拼音:na mo he la da nu duo la ye ye 经文:南 无 喝 啰 怛 那 哆 啰 夜 耶 谐音:拿 磨 喝 拉 达 奴 多 拉 夜 耶 (02)拼音:na mo wo li ye 经文:南
十小咒全文(原文)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2、消灾吉祥神咒3、功德宝山神咒4、准提神咒5、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6、药师灌顶真言7、观音灵感真言(梦授咒)8、七佛灭罪真言9、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10、大吉祥天女咒(善天女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经常念诵此咒,临终时可以往生净土琉璃世界,有八大菩萨护送到西方极乐世界。现生可以健康长寿,此咒有大威德,若能念诵药师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寿。
《大悲咒》全文标准注音版。
药师咒全文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药师咒注音 以下为药师咒咒文及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
善女天咒又称为大吉祥天女咒。大吉祥天女顾名思义就是带给我们一切的吉祥。出自于《金光明经》。在经典裡面解释了善女天是财富的象徵,凡是持诵善女天咒的大众,就会诸事吉祥,最重要的是这一生都会富贵安乐。吉祥天女就是俗称的功德天。很多人问说:「修行学佛不是要解脱生死吗?为什么还要求世间的财富呢?」在《吉祥天女经》裡面就讲到,我们至少在这一生修行的时候,不要有后顾之忧。
究竟是真还是幻觉,很难说。精神专注,身体起了变化,此时如思想向上,眼就能见到光。念经念咒时,如你有善根,有感应,也会有光明显现。据说大屿山圣一老和尚有一次打坐,看到整个大地都放光,这光明相不是日月灯光,是心光。心光遍十方世界,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楞严咒是如何利益众生的?请师父开示!觉火法师开示:阿弥陀佛!破妄显真,了生死证涅槃!
这不是大问题,我们修行是了生脱死。在这世间,我们做一个东西,做得好和坏这都是因缘,尽心为好。我只要尽了心,我认为它庄严就可以了。那你要改得庄严,庄严会有一个标准吗?安置了神咒,你供养就好了。一切,你求得心安。然后你好好地还是要念阿弥陀佛,你不要搞得太杂呀!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所谓“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如果祈求智慧,便会拥有大智慧;如果祈求男女,便会拥有男女;总而言之,只要有愿望,有所求,都没有不称心如意的!
此咒汉传佛教十小咒之一,也常用,意为持诵此咒功德积聚犹如宝山。有人或疑,既然象经文所说功德那么大,还要参什么禅、念什么佛、忏什么悔、闻什么教、观什么心?直接一句咒语不就全搞定了么?需知众生根性不一,有人从此得悟,有人从彼得悟,有人好乐妙理,有人乐住禅寂…特别是大部分凡夫(包括我),其性刚强,喜欢偷机取巧、迅捷穿空,佛陀大智大悲,怎么可能不应机种种设教
咒是四种陀罗尼之一。陀罗尼翻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念《往生咒》能助你迅速往生西方,经说:「能诵此咒,佛住其顶,日夜拥护,怨家不得其便,临终往生极乐。」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若依法诵持,一心精勤,功力说不可尽,随意所求,速得成就,受胜妙乐。意思是:如果依法持诵准提神咒,勤修不懈,功德和力量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你想要得到什么,很快就会称心如意,而且感受到快乐无比,法喜充满。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若人六亲不和,不相爱念,依法诵咒,所向和合,闻名见身,皆生欢喜,举凡所求无不遂心。况能结斋具戒,一心清净,依法诵持,不转此身,即证菩提,有大功力。意思是:如果父母、兄弟、姊妹等六亲眷属之间,常常闹矛盾,不相和合,不相关心和爱护,怎么办呢?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此陀罗尼,有大势力,至心诵持,必当自证,能令枯树生华,何况世间果报?若常诵持,水、火、刀兵、怨家、毒药皆不能害。意思是:准提神咒有大威力,如果能用心去持诵的话,不但自己可以证得解脱自在,而且还“能令枯树生华”!当然,“枯树生华”跟自己的修行有直接关系。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在诸行无常、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对身边的缘存有珍惜感。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在今天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明天就会万分难求。好比健康,身体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助缘,没有健康的身体,其
所谓的“授记”,圣言说与名“授”,果与心期名“记”。授记有四种类型:第一、未发菩提心授记。指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名为未发菩提心授记。第二、共发菩提心授记。指诸佛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
佛法中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有言:“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敬畏是人心中生发出来的对天地万物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的情愫。人要有敬畏心——对因果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与真理的敬
《大珠禅师语录》中,记载过这么一句话:“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说的就是人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要让自己时常想得太多。诚然,人生的许多烦恼,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想得太多,让自己的心渐渐负累了。
之所以称之为“观自在”,是他能以甚深的般若智慧,去观照诸法实相,从而不生执着,得大自在,所以称之为“观自在”;菩萨又能从空出假,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寻声救苦,去度化一切有情众生同出苦海,所以称之为“观世音”。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旅行,有的人选择轻装上阵,有的人却习惯了负重前行。轻装上阵的人自然会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负重前行的人则往往自顾不暇,车马劳顿,何言其他。在旅途中,我经常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行客。他们总是喜欢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
你也意识到了,颓废是一种消沉的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人百害而无一利。不过你也说了,只是“有时候”,那么就先找出令自己感到颓废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近期的生活太累,压力太大,不妨停下脚步,歇一歇。如果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没了激情,不妨尝
『世尊』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佛的十种名号分别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名号是对佛的通称,比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作『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也可称为『阿弥陀如来』。如果单独说佛、如来,并不是确指哪一尊佛。具体到每一尊佛,则有各自的别称,以与其他佛区别开来。比如『药师佛』是专指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与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分属
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免不了要接触许多的人和事,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也总会碰到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与事,当它们符合自己的认知时会心生欢喜,当它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时则会心生烦忧。这就是心随于境在转动,而外境如波浪般每时每刻都起伏不停,心则随之而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悲苦喜乐。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