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济群法师讲解
  • 解深密经讲记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讲记

      88年底来到闽南佛学院,一直从事唯识教学,其中着力最多的要算是《解深密经》了。为了讲好这门课,我认真研读了《解深密经圆测疏》,在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都沉浸在《解深密经》的研究、教学、思考中。

  •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济群法师)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闽南佛学院 济群  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四祖道信劝人念摩阿般若波罗密(见《指月录·道信传》卷四)。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见《六祖

  • 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济群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诵的。为什么要选择讲《十善业道经》呢?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

  • 浅谈《心经》的心理治疗 (济群法师)浅谈《心经》的心理治疗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  《心经》从印度梵文经典中译出,在汉地比较常见的一种译本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耳熟能详的色即是空,空即

  • 《心经》究竟讲了什么?来听济群法师讲心经 (济群法师)《心经》究竟讲了什么?来听济群法师讲心经

    《心经》最主要是为我们提出了一种空的智慧,像《心经》里面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是一个公式。心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用这样一种公式来观察世界。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百法明门论》的作者是世亲菩萨,跟《三十论》一样,都是用非常简炼的方式来表达唯识的思想。唯识学重要的思想在《百法明门论》里边都有。

  • 《普贤行愿品》讲记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这本《普贤行愿品》讲记是济群法师1996年秋天在柏林寺“中元节报恩法会”上的讲经记录。记得那时天气炎热,法师刚在寺里参加完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就不辞辛劳,慨然应请讲述《普贤行愿品》。他的讲演轻松活泼,能在深契佛意、经意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们修行生活的实际,因事显理,开启疑窦。与会信众数百人饱餐法味,皆大欢喜。

  • 成唯识论概观 (济群法师)成唯识论概观

      《成唯识论》十卷 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是唯识宗核心典藉。《成唯识论》是《唯识三十论》的集注。《三十论》世亲菩萨撰。世亲是无著的胞弟,唯识学的集大成者,原在有部出家,不久便通达犍陀罗一带流行的有部教义,旋即研究经部,当时正统的有部思想在西北印的迦湿弥罗,由世友等领导的结集的《大毗婆沙论》保存那里,严禁外传

  • 《金刚经》探微 (济群法师)《金刚经》探微

      在一万多卷汉传佛经中,《金刚经》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一。即使不是佛教徒,即使从未读过佛经,也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缘听过这个经名,或听过其中某个偈颂、某句经文。其普及程度,惟有同属般若系经典的《心经》可相提并论。

  • 《心经》的禅观 (济群法师)《心经》的禅观

      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是“《心经》的禅观”。《心经》是国人最为熟悉的佛经之一,也是很多佛教徒的日常定课。但我们平时对《心经》的学习,多半停留在念诵,或是理论的了解,很少想到它和禅修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学佛的核心目标是解脱,其关键在于体认空性,而《心经》的禅观正是引导我们直接契入空性的手段。在讲述相关内容前,先介绍一下《

  • 解深密经要义说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要义说

      庚午春以来,笔者担任《解深密经》课程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认真研读了圆测《解深密经疏》,并其他瑜伽论典,对该经重要思想,一一都作了探讨,写下一些心得笔记,现将它整理出来,敬请大德们指教。一、净土庄严:净土是佛教重要理论之一,佛教中有净土宗专谈净土,其他宗派也谈净土,唯识宗就是一例,在本经《序品》说到如来讲经处所时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十善业道经》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而十善业道呢?通常又是被我们所不重视的,总觉得它很简单。然而,恰恰在我们修学佛法中,它又是最重要的。……

  • 《瑜伽师地论》提要 (济群法师)《瑜伽师地论》提要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造,是唯识宗的根本论典。弥勒,唯识宗初祖,其生平事迹大小乘经典记载颇多。《上生兜率天经》记载,弥勒诞生于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将弥勒作为善财童子所参的第五十二位善知识。大小乘经典共同认为:弥勒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在娑婆世界成佛,现居兜率内院,为一生补

  • (济群法师)唯识三十论讲记

      写在前面  《唯识三十颂》是我2001年春在 "戒幢佛学所 "讲的,随后,宗慧居士发心记录成文。当初上这门课时并没有太当做一回事,没想到经过整理却成了像模像样的一本书。宗慧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唯识学,面对

  • 《心经》的般若正观 (济群法师)《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若经部头最大。《心经》、《金刚经》都属般若系统的经典。玄奘依靠念《心经》克服取经路上众多灾难,可见《心经》不仅蕴含丰富的智慧,同时也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常读此经,能得十方三宝的加持。我们不仅要学习这部经典的智慧内涵,更要领悟它在修行中的作用及对于人生的

  • 佛陀既然是人,在成道过程中降的是什么魔呢? (济群法师)佛陀既然是人,在成道过程中降的是什么魔呢?

    在佛陀求道的过程当中,我们非常好奇,在敦煌有这样一幅壁画,就是佛陀在成道之前,有个降魔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都说佛陀是一个人,是一个觉悟的、圆满的人,那么这个魔在我们看来又有一些神话色彩,究竟他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魔呢?

  •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的人类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

  • 《六祖坛经》与心理治疗 (济群法师)《六祖坛经》与心理治疗

      我们知道太虚大师有一句话叫做:“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可以分为“禅宗”的“禅”和“禅定”的“禅”。“禅定”的“禅”是一种共法。共法,就是其他宗教也都有的。但是“禅宗”的“禅”代表着我们觉醒的心。中国佛法有很多宗派,这些宗派在修行的方法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顿教,一个是渐教。“顿”和“渐”其实代表着一种成佛的方

  •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暂无简介

  •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经十一论,《解深密经》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典籍之一。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许多核心理论都渊源于此,所以说,《解深密经》是学习唯识宗的必读经典。《解深密经》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两种:一、广本,有十万颂;二、略本,有一千五百颂(见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二)。汉地但传略本,先后有四译:

  • (济群法师)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  济群法师  第一届夏令营我曾经来这里做过讲座,时隔三年的今天,又再次到柏林寺参加夏令营,来和大家共结法缘,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我讲的题目是《佛教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哲学的问

  • 慧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说的是什么意思? (济群法师)慧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悟道偈,特别针对神秀大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的偈颂所说。神秀大师的偈颂属于修行常道,让我们不断扫除内心尘垢,保持智慧观照,又称渐修。而六祖已经悟道,其见地是立足于空性。在这个层面,一切现象了不可得,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也没有烦恼尘劳可以沾染我们的心。

  • (济群法师)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2004年6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宗派因对佛陀教法的认识存在差异,故在建构自宗修学体系时,形成了各自的观点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一、绪论  (一)、学习本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 (济群法师)《唯识三十论》·唯识总论

      《唯识三十论》·唯识总论  济群法师  一、菩提心  二、三性三无性  三、八识  四、唯识  五、种子,种性  六、菩萨行  七、瑜伽止观  八、转依  九、因明  唯识学理论精深,体系严密

  • (济群法师)幸福,是一种生命本质的存在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特定感觉,还是作为生命本质的存在?当我们从物质的层面追求幸福,为什么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仍感觉不到幸福,仍然困惑?究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中国佛学大家----济群法师以自己的

  • (济群法师)人生智慧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为佛法能使我们如实认识世界,解决人生的各种困惑,而唯有智慧能使我们摆脱无明和蒙昧的状态,使人生趋向光明。

  • (济群法师)打坐时腿麻怎么克服啊

    济群法师答:打坐的关键是善用其心,坐姿只是辅助用心的手段。正像我们讲般若正观,是要具备缘起、无自性空的认知,以此观照每个问题。从比量的思维,逐渐进入现量的正观。其中,现观通常是以禅修方式进行,而比量的层面可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一定要坐着。 在打坐过程中,都会碰到腿的

  • (济群法师)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经常有人会问:应该如何修学佛法?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样是学佛,因为发心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结果往往也不一样。 一个人研究佛学,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为了对生命终极的关怀?为了解脱

  • 人类为何害怕死亡,学佛让你不再迷惘 (济群法师)人类为何害怕死亡,学佛让你不再迷惘

      我从何来归于何处?佛陀当年早已觉悟。  大千世界我在何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

  • (济群法师)佛陀留下四句秘诀,引导众生出离三界

      众生颠倒无明妄执有我,佛陀四招让人摆脱烦恼。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  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  一、观身不净  凡夫虽有种种执著,但其中

  • (济群法师)打坐时怎么克服腿麻

    打坐的关键是善用其心,坐姿只是辅助用心的手段。正像我们讲般若正观,是要具备缘起、无自性空的认知,以此观照每个问题。从比量的思维,逐渐进入现量的正观。其中,现观通常是以禅修方式进行,而比量的层面可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一定要坐着。 在打坐过程中,都会碰到腿的问题。至于每

  • (济群法师)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唯识三十论》,一者《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

  • (济群法师)忏悔业障是重要的修行

      佛教的因果报应强调因缘。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缘是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把稻种放在仓库里,种子能开花、抽穗、结果吗?不能。这些种子,必须有适合它生存的条件,它才有生命。如果离开了阳

  • (济群法师)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

      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  2005年冬于新加坡汉传佛教修学次第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的修行次第,这是当今教界亟待厘清的现实问题。在多年弘法过程中,我深切感到,许多人虽学佛日久,但对修学基本

  • (济群法师)七日禅开示

    暂无简介

  • 一念通三世 开悟方能知 (济群法师)一念通三世 开悟方能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

  • (济群法师)菩提心的修行

    发起菩提心,不仅是走上菩提道的开始,也是成为菩萨行者的标志。而整个大乘的修行,虽然法门众多,宗派纷呈,但都是围绕修学菩提心、实践菩萨行两大内容展开。其中,又以菩提心为重中之重。

  • (济群法师)持名念佛念念不离才能与佛心心相印

      持名念佛、念念不离,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

  • (济群法师)瑜伽菩萨戒要义

      瑜伽菩萨戒要义  济群法师  2001年春季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菩萨戒的传承可分为二大支:一为梵网菩萨戒,一为瑜伽菩萨戒。  在汉传佛教地区,弘扬的主要是梵网菩萨戒,其影响远远大于瑜伽菩萨戒。但

  • (济群法师)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 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不断地起烦恼,不断地造业,而这又使得我们在轮回中

  • 你为什么活得很累? (济群法师)你为什么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  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

  • (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编者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是否感到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事实往往相反,当下社会频繁出现的浮躁和混乱,什么才是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

  • 为什么三宝是宝 (济群法师)为什么三宝是宝

    为什么三宝是宝 为何将佛、法、僧称之为“宝”呢?《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特别就这一问题作了说明:三宝所以为“宝”,具有六层意思。 一为稀有难得。在这个世间,真正能开启这一宝藏者寥寥无几。尽管人人皆具三宝品质,却深藏不露,虽有若无,无法对生命改善起任何

  • (济群法师)有与无——论三性与三无性

      有与无  ——论三性与三无性  释济群  2010年元旦为复旦大学禅学会学员所讲  三性代表了唯识宗认识世界的三个层面,也是整个唯识理论的建构基础。所谓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在唯

  • (济群法师)在修学中做事,在做事中修学

      在修学中做事,在做事中修学  ——2010年秋为西园常住居士开示  济群法师  大家发心在西园寺护法,虽然和出家众的身份不同,但能离开家庭,全身心地来到寺院,多少应该具备出离、向往解脱的心。  修

  • (济群法师)略谈空性见

    济群法师 梦度:我们在发起了强烈的愿菩提心后,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空性见? 法师:任何宗派的修行都需要通过正见来完成,如禅宗所说的即心即佛,便是极高的见地。净土宗比较强调信愿持名求往生,似乎并不特别重视见地这一部分。事实上,净宗的祖师大德们是将正

  • (济群法师)受戒缘集篇解读

    暂无简介

  • (济群法师)佛法要领及修行次第

      佛法要领及修行次第  济群法师  佛教宗派众多,卷帙浩繁。在万余卷三藏典籍中,什么才是核心,哪些才是纲领?人们或是不明就里,或是执此废彼,真正对之了然于胸者百无一人。如是,盲修瞎练也就在所难免

  • (济群法师)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济群法师  (2007年7月23日下午于文殊阁)  尊敬的明海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来参加这次的生活禅夏令营,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

  • (济群法师)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人类几千年文明,始终在探讨着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希望因此而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原始的部落到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今天的发达中国家的社会制度,也许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建全了。可是今天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并不比以往要少,甚至要多的多。可见今天的社会

  • (济群法师)学佛的人应该怎样追求财富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

  •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选择

    人类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而非另一种?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有主观因素在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欲望、想法和情绪。 欲望促使我们追求。其中,有善、不善、无记三类,毋须全面否定。欲望不同,故产生幸福的因缘也各不相同。有人以事业

  • (济群法师)佛法如何解决心理的问题

      佛法如何解决心理的问题  济群法师  开篇  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现在是一个高度唯物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

  • (济群法师)三士道修学概要

      三士道修学概要  济 群  ——2006年冬讲于西园寺青年佛学进修班  本学期,我们已学过《道次第》的道前基础和下士道两部分。接着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内容,即解脱道和菩萨道,这是佛法修学的核心内容。

  • (济群法师)一个根本,三大要领

      一个根本,三大要领  在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的今天,如何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对教义的解读发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就教界目前现状来看,的确取得了许多

  • (济群法师)修学菩提心

      修学菩提心  ——在第二届菩提静修营上的讲座摘要  济群法师  学佛以发菩提心为根本,成佛就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这次讲座围绕着菩提心,给大家讲十个问题。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佛法是心地法门

  • 精神追求的提升 (济群法师)精神追求的提升

      现在很多人富起来了,但幸福却没有随之而至。为什么?就是因为心态有问题,因为缺乏正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扭曲了,物质只能加速他的变态;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坍塌了,再多的物质

  • (济群法师)打坐的关键

    打坐的关键是善用其心,坐姿只是辅助用心的手段。正像我们讲般若正观,是要具备缘起、无自性空的认知,以此观照每个问题。从比量的思维,逐渐进入现量的正观。其中,现观通常是以禅修方式进行,而比量的层面可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一定要坐着。 在打坐过程中,都会碰到

  • (济群法师)为正念而生

      为正念而生——第二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  济 群  欢迎大家参加观自在禅修营。从这个禅修营的名称,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禅修营的宗旨,以及参加禅修的意义所在。  【观自在,修行方法和成就目标】  我

  • (济群法师)出家与解脱

      出家与解脱  ——2009年讲于温州市佛教协会  济 群  这次和大家探讨的,是关于出家与解脱的问题。在座的多数都已出家,那么,这样一种生活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想,多数人出家时,也是为了解

  • (济群法师)从有限到无限

      从有限到无限  济 群  导 言  《普贤行愿品》在教界的流传可谓广泛,却罕有学人真正透彻其间蕴藏的无限深意。本品立足于华严见地,我曾总结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此次,有因缘在

  • (济群法师)三宝是生命的归宿——在皈依法会上的开示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在皈依法会上的开示  济群法师  善男子,善女人:  谛听!  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

  • (济群法师)僧尼日常行事漫谈

      僧尼日常行事漫谈  济群法师  读《行事钞资持记》、《重治毗尼事仪集要》等律学书籍,看到书中对僧伽的许多日常行事,都有着详细规定,觉得很有现实意义,遂不揣浅陋,把它整理出来,供诸方同道们参考。

  •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的实修理路

      《菩提道次第》的实修理路  ——2004年5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  《道次第》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略示

  • (济群法师)僧伽的资格考量

      僧伽的资格考量  济 群  僧格的资格考量,主要围绕受戒、持戒、犯戒、舍戒四个方面。其中,受戒是僧格的取得,持戒是僧格的完成,犯戒是僧格的毁坏,舍戒则是僧格的放弃。  一、受戒——僧格的取得 

  • (济群法师)《道次第》中的菩提心

      《道次第》中的菩提心  ——2004年夏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  《道次第》的主要思想为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亦称三主要道,其中又以菩提心为统摄。本论名《菩提道次第论》,即已标明全论主旨。 

  • (济群法师)弥别行篇解读

    暂无简介

  • (济群法师)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  福建闽南佛学院讲师 济群法师  经常有信徒或佛教爱好者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样学佛,怎么样修行。对一个初接触佛法的人来讲,要选择怎么学佛,怎么修行,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

  • (济群法师)素食,不仅仅是吃素——兼谈如何开好素菜馆

      素食,不仅仅是吃素  ——兼谈如何开好素菜馆  济群法师  2011年讲于厦门国际素食论坛  说到素食,和 佛教 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传统的素食者多半是出于信仰而作出这个选择。中国佛教协会曾对

  • (济群法师)授菩提心戒时的开示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  ——授菩提心戒时的开示  济群法师  今天,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大家有缘来到这里,参加菩提静修营,并且在十方三宝的加持下、证明下,受持菩提心戒。  这是我们走向菩提、走向解

  • (济群法师)漫谈僧食

      漫谈僧食  济群法师  经上说:一切有情皆依念住。食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戒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如《四分律》的比丘戒相中,关于或旁及食的戒条,达四十五条之多,同《书》第三分的《药犍度法》,及

  • (济群法师)关于人性的思考

      关于人性的思考  济群法师  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题目是关于人性的思考。我们知道一个人在生命中最本质的内涵是人性,人性是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自己,正如西方

  • (济群法师)僧伽资格与寺院职能

      《僧伽资格与寺院职能》  济群法师  佛法住世,靠的是住持三宝,其中以佛菩萨造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但佛像高高在上,经典深奥难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

  • (济群法师)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心皈依时,三宝才刚刚在心中播种,若无进一步的呵护和灌溉,这株萌发不久的幼苗很快就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枯干。倘若三宝不能在心中深深扎根,占据重要地位

  • 十法行有哪些?大乘十法行的内容及重要性 (济群法师)十法行有哪些?大乘十法行的内容及重要性

      《辩中边论》中讲到,要成就闻、思、修,必须有十种法行作为基础。十种法行即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思和修。十法行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非常重要。《金刚经》《华严经》《般若经》《解深密经》等经典中,一再赞叹读诵、书写经典的功德。

  • (济群法师)皈依后不该做什么

      皈依后不该做什么  济群法师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

  • (济群法师)凡圣只在迷悟间

      凡圣只在迷悟间  ——第一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  济群  欢迎各位参加观自在禅修营。这是西园戒幢律寺举办的首届禅修营,招收的学员主要面心理学界。之所以这样定位,因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对人类心灵有更

  • (济群法师)与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的一席谈

      与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的一席谈  ——2004年9月讲于般若堂  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办学方针,和一般佛学院有所不同。我觉得,佛学教育首先应明确目标:教学重点是什么?培养什么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又是

  •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

  • (济群法师)寺院组织与内修外弘

      寺院组织与内修外弘  ——发表于元亨寺座谈会  说到传统继承和现代发展的问题,在现在这个急剧变化时代里,如何继承和开展佛教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良好的传统,只一味的求发展、求生存

  •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造就慈悲品质  在座的出家众及在家众,大多受过菩萨戒。按正常情况,既已受过菩萨戒,理应具足菩提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是菩萨了。那么事实又是如何呢?我们究竟是名副其实的菩萨,还是徒有虚名的假冒

  • (济群法师)在山水中放松自己

      在山水中放松自己  ——济群法师 嶂石岩行脚开示  济群法师  大家现在的感觉怎么样?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力气打妄想。如果没有力气打妄想,那么现在正是一个开悟的最好时机。佛教修行有这样一句话:大死

  • (济群法师)僧伽教育的检讨

      僧伽教育的检讨  ——发表于福严佛学院座谈会  谈到修行的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修行,狭义的修行是指形式上的修行,广义的修行是指生活上的修行。惠空法师刚才所提到的,是属于形式上的修行,就是坐禅

  • (济群法师)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发言于华梵大学座谈会  现在,佛教界从各个佛学院开始,慢慢趋向佛学的学术研究。现在学术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欧美、日本的。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即佛陀

  • (济群法师)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发表于中台禅寺座谈会  我认为,禅与教即使在宗下也是不该对立的。从达摩祖师传来禅宗,就提出藉教悟宗,早期的《楞伽》到后来的《楞严经》、《圆觉经》,乃至《般若经》,

  • (济群法师)我的判教观

      我所谈的,并不是传统的判教问题,而是对佛法修学所做的整体思考。事实上,这一想法已酝酿多年,虽未成文,但对我近年弘法重点的调整有极大影响。  在今天这个时代,商品空前繁荣。这种繁荣在给我们带来便

  • (济群法师)三好营员——在开营典礼上的讲话

      三好营员  ——在开营典礼上的讲话  济群法师  在这次菩提静修营中,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三好营员。  第一,生活好。一般社会大众认为的生活好,就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我们这里的生活好,指的是一

  • (济群法师)弘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记者:法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专访。您多年来在讲经弘法、教书育人之余,一直致力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播佛法智慧。您的很多著作,如《人生佛教丛书》、《皈依修学手册》、《菩提心与道次第》、《普贤行

  • (济群法师)宗显德篇解读

    暂无简介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