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法清法师文章
  •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法清法师)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

  • (法清法师)弥陀净土与药师净土之比较

    弥陀净土与药师净土之比较 法清 闽南佛学 人生在世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生与死。是以释迦弃王位为沙门,其旨在探究生死之谜。他历尽魔难,几度霜寒,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从此解除众生之惑,为我等开设透视生死之法,故称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 释迦世尊

  • (法清法师)前人种恶

    前人种恶 经文: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摘自《法句经》双要品 “双要”就是善和恶。这一品,讲的就是善跟

  • (法清法师)心静语自香

    心静语自香 经文: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恶言骂詈。骄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摘自《法句经》言语品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根据佛经,学会怎么说话

  • (法清法师)贪是万恶之源

    贪是万恶之源 经文: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覆。德普无量。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彼乱己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摘自《法句经》慈仁品 “慈”和“仁”有区别 中国的儒家跟道

  • (法清法师)常念佛法众

    常念佛法众 经文: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已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相。昼夜当念是。 ——摘自《法句经》惟念品 佛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的心如果能够集中到一个层面上,无论做什么,都会

  • (法清法师)多闻才可以“治疗”偏见

    多闻才可以“治疗”偏见 经文: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精进难逾毁。从是戒慧成。多闻令志明。已明知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才能“降伏其心” 上一次,我推荐大家学佛,既然确定要学佛,就要多闻。多闻就

  • (法清法师)怎样才算是富人

    怎样才算是富人 经文: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因见正。行不回顾……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利行。奉敬不忘。 六道门与六个次第 前面我们谈到,要多闻,多闻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地建立我们坚固的信念。坚固的信念建

  • (法清法师)戒让我们活得更好

    戒让我们活得更好 今天我们讲《戒慎品》,也就是如何持戒。 许多人一听戒律,就很害怕,那是因为不懂得戒律。有的人一学佛,自己持戒了,便跟家人格格不入,也是没搞清楚戒是什么。 佛规定戒律,不是为难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让我们的人格更完善。我们人格

  • (法清法师)要学就学正法

    要学就学正法 经文:“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顷。事戒者福称。” 学正法才有意义 这一段告诉我们,一个人所学的东西如果是不善的,那么,活到一百岁也没有意义。前几天,我读《星云大师演讲录》,看到

  • (法清法师)五大正教都是最好的

    五大正教都是最好的 上一堂课我们讲了四句话:“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是说,生命是无常的。大家每天晚上总结反思自己的时候,不妨念念这四句话。 无常观一点儿也不消极 佛首先教我们,要认清存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所有的执著,所有

  • (法清法师)万物无常

    万物无常 前一阵我们学习了《金刚经》。《金刚经》是大乘经典,是很高深的经典,我怕大家学着学着飘了,连根都没了,所以,今天要让大家学习一部实实在在的经典,即《法句经》。这部经被认为是小乘经典,是佛弟子自我修行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它给我们很多层次,让我们

  • (法清法师)以幻有修幻有

    以幻有修幻有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箔。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

  • (法清法师)西安又将承载一切

    西安又将承载一切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章 今

  • (法清法师)快乐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快乐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八章 什么代表生命 “佛问沙门。”这是

  • (法清法师)过于用功不是好事

    过于用功不是好事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

  • (法清法师)佛倡导无欲而不是禁欲

    佛倡导无欲而不是禁欲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章 前两个

  • (法清法师)困难来了,笑笑接受。

    困难来了,笑笑接受。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 今天接着给大家讲“四

  • (法清法师)蜜月过后是苦月

    蜜月过后是苦月 经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说第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 今天,接着要给大家讲的是第二十三章。这一章前

  • (法清法师)能忍辱方能成人上人

    能忍辱方能成人上人 经文: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

  • (法清法师)做人就做“二般人”

    做人就做“二般人” 经文: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末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 (法清法师)把佛法还给百姓

    把佛法还给百姓 经文: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九章 今天我们讲第九章。佛在这段经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棒喝”的由来 现在,许多人都是“博闻爱道”

  • (法清法师)好人终归有好报

    好人终归有好报 经文: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

  • (法清法师)学会给自己当医生

    学会给自己当医生 经文: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上面的经文是第五章,今天,我们重点讲这一章。 每天都要忏悔 “人有

  • (法清法师)无为之后无所不为

    无为之后无所不为 之前,我跟大家说过出家,每个人都要出家。我们人如果出家了,就会真正快乐了。如果不出家,就永远没有快乐。但出家的意义不是说,把头发一剃,跟我一样,住到庙里去,就叫出家,不是这样的。那大家都还记着出家是要出哪些家了没?对,主要是出世俗之

  • (法清法师)有债就要好好还

    有债就要好好还 经文: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上面是《四十二章经》第三章的经文,这一章主要是在说出家人的一些生活状况。 剃除须发的

  • (法清法师)佛超出一切科学

    佛超出一切科学 我们没有书,本来是想通过电脑大屏幕把经文给大家放出来,但是,今天电脑中病毒了,放不出来了。看来,这种先进的高科技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书。其实,最简易的方法,它的持续度、保证度才是最高的。像这电脑就不行,给你出个病

  • (法清法师)出家的意义

    出家的意义 咱们这儿已经讲过《金刚经》、《心经》、《十善业道经》、《法句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佛说四十二章经》。 那每次在咱们这个讲堂上讲经,只能是通讲,就是把佛经的一些道理,和我们的生活结合结合起来讲。这种讲,也称为俗讲,就是通俗地讲,是最

  •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之计在于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摘自《黄帝内经》四季调神篇 顺应自然则生 大家拿到的这段

  • (法清法师)学打坐保健康

    学打坐保健康 今天,要给大家讲讲打坐的基本原理。 打坐首先是保养自己 参禅打坐,大家首先要明白它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把目的确立好。 在佛教里,参禅打坐的最高目标,是要成佛的。但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所以我教给大家的参禅打

  • (法清法师)墨禅

    墨禅 汉字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文字,它来源于自然,因自然而产生,所以,它跟我们身体的气息是息息相通的。中国人过去的文化,是非常灿烂的,但很可惜,我们现在所继承和保留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中国文化的最根本,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的这一课——磨墨。为什么这么

  • (法清法师)中国人更适合穿汉服

    中国人更适合穿汉服 祖籍闽南的法清法师,1998年来到陕西终南山,2000年出山,走进红尘万丈的西安城,陆续创建了佛家庄、素心茶坊、素心铭,从此,疲惫不堪的凡俗中人有了几处歇下尘劳、修养身心的安详福地。在这些处所,法师为大众宣讲佛法,也为大家展示真正有益身

  • (法清法师)每个人都应该出家

      咱们这儿已经讲过《金刚经》、《心经》、《十善业道经》、《法句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佛说四十二章经》。  那每次在咱们这个讲堂上讲经,只能是通讲,就是把佛经的一些道理,和我们的生活结合结合

  • (法清法师)太兴山行

      太兴山行  一  太兴雪霁旅人稀  青松红树两相宜  履冰踏得千层路  心远尘劳万山奇  二  庙门深掩雪汪洋  不许游人送炉香  最是寂静冷漠处  一声呵气一诗篇  三  雪压石阶归路难  

  • (法清法师)嘉午台行

      嘉午台行  一  八十头陀比丘尼  独居庵中守白云  期命未了先筑塔  道为临终身安宁  注:2001年11月嘉午台行入山不远有老比丘尼独居,怕死后无人埋,为自己已修好塔墓。  二  汗浃心背似有词

  • (法清法师)题菊

      题菊  一  天生侠骨不畏寒  背负青云挂秋霜  枝影摇曳蟾宫去  道声嫦娥莫下凡  二  知是本性太清狂  傲视青云也傲霜  支影斜向东篱下  死既无碍生何妨  三  爱菊不费钱  笔墨随处

  • (法清法师)身在终南

      身在终南  一  长烟落日千嶂寂  洞箫声诉阳关曲  渊明而今不复在  余我锄月种黄菊  二  秦岭雄姿势苍龙  极目云头峰无终  笔墨恐惊山魂去  盘踞路边写树丛  三  一日跏跌松针上  

  • (法清法师)旧草庐酿酒记

      旧草庐酿酒记  一九九九年冬天作于终南山  今夏购得葡萄来  草庐酿酒乐开怀  学力一家好帮手  大人淘洗童稚数  红珠粒粒如紫晶  绿珠颗颗似翠玉  红珠绿珠落入盆  一盆两盆倒入缸  七分

  • (法清法师)太白山行

      太白山行  一  两千零二年六月于太白山随记  席地岔口笔砚开  万树千峰舒襟怀  山林原来贪纸墨  闻香跌撞入册来  二  举杯问太白 今尚能饮否  太白静无语 泪洒云中泣  贪杯误正道 忏

  • (法清法师)华山行

      华山行  一  两千零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神剑劈开不谢莲  芬芳馥郁泽人间  佛道从来无今古  菩萨携酒会神仙  (初上华山北峰望西峰而写)  二  身居华山不羡仙  白云过往独自闲  人间颂

  • (法清法师)《 明镜台》题画

      《 明镜台》题画  题画(1)  浪迹天涯到南山,红尘无意心且宽,  柴门日闭非他事,锁住白云当衣衫。  题画(2)  鸟语声声无尽禅,净土在心不在山,  修行不把自心看,死住深山终枉然。  题

  • 打坐久后感觉自己是泥塑木雕,该怎么办? (法清法师)打坐久后感觉自己是泥塑木雕,该怎么办?

      我刚开始打坐时,总觉得气往头顶上冲;后来,时间长了以后,就觉得自己像是泥塑木雕。变成泥塑木雕以后,是就那样坐着呢?还是该怎么办?变成泥塑木雕很好啊!真正的进步就是这样的。开始坐的时候,因为你还存在着分别,所以,就觉得气很多,从这儿到那儿地串呢

  • (法清法师)“禅”字如何解释?

    请问:“禅”字如何解释? 法清法师:这个禅呢,本来是不能解释的,如果硬要去解释它,也只能是解释它的文字。禅是“禅那”的简称,“禅那”是梵语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清净、寂静、安详的意思,或者是静定、静思,就是处于一种非常安祥、清净的状态。按我们今天通

  • (法清法师)念佛是在心里默念好呢,还是出声念好?

    请问:念佛是在心里默念好呢,还是出声念好? 法清法师:默念还是出声念,这要看时间、看地点。比如你走路的时候,或是到哪儿去了,出声念不合适,就只能默念。在不想和不能干扰别人的情况下,你都需要默念。或者,出声念念累了,也可以默念。 但是真正来说,出声念有出

  • (法清法师)“若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是什么意思?

    请问:“若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是什么意思? 法清法师:这句话跟前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一样的。如果以形、以相去见佛,还说自己见到佛了,那见的都是魔,因为佛是无形无相的。当有形有相了,还去见这个相了,那你见到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所以,不能以形

  •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法清法师)“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请问:过去心不可的、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法清法师:哦,三心不可得。这三句话很深奥,意在打破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观念。我们在计量时间时,思维上习惯于用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概念,

  • (法清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请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法清法师: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出来的。 佛、如来,讲的是法身佛。那么,作为法身佛来说,他长什么模样?是不是就是我们今天所

  • (法清法师)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 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不了多久,意识通常就会跑了,忘了去数息,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念阿弥陀佛,比如,吸气的时

  • (法清法师)预感是什么?它一定是对的吗?

    请问:预感是什么?它一定是对的吗? 法清法师:我们身体的能量有个预知功能,就是预感。有时候,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它能够出现。也就是说,有些事情,你就提前感受到。因为人体是一个磁场,而你所要面对的事情,也是一个磁场,两者之间,是有感应的。所以,有时候,你可

  • (法清法师)经常觉得很郁闷,但不想找人倾诉,该如何来排解呢?

    请问:经常觉得很郁闷,但不想找人倾诉,该如何来排解呢? 法清法师:在还没有解脱之前,人肯定都会有郁闷的时候,而且,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郁闷方式,所以,学会排解自身的难受和郁闷,非常重要。 人到一定的时候,尤其是女性,会有许多话需要找人诉说。原来讲课的

  • (法清法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其中的空字到底该怎么理解?

    请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其中的空字到底该怎么理解? 法清法师:这两句话出自《心经》,许多人没有把它弄懂,经常产生误解。这两句话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对论,因为它是释迦佛在2000多年前说出来的,后来,所有的相对论都是从这儿来的。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

  • (法清法师)“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请问:“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法清法师:这句话出自《心经》,其中,“般若波罗蜜多”中的“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解脱彼岸的法门,也就是修学佛道最高的解脱法门。修学佛道的最高解脱法门,

  • (法清法师)佛法到底是心法呢?还是以拜佛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为前提?

    请问:佛法到底是心法呢?还是以拜佛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为前提? 法清法师:一切的形式,最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练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它是无形无相,没有具体。但在修炼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用一些方式,目的是来降伏我们的心。我们用种种的方式、种种的办法,最终

  • (法清法师)修行和风水有没有关系?修道的人应不应该去追求风水?

    请问:修行和风水有没有关系?修道的人应不应该去追求风水? 法清法师:是这个风水,不是我们要去追求它!要说这个风水跟修道有没有关系,那在修道初期,在我们还迷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办法独立起来的时候,我们所处的外在的环境,以及那里的地气,对调整我们的身体,当

  • (法清法师)打坐会不会引起痔疮?

    请问:打坐会不会引起痔疮? 法清法师:平常,一般的那种坐,坐久了,容易产生一些病状是没有错。一般的坐,是把两腿放松,让它垂下去。这种坐法,会在凳子跟肛门之间形成一些挤压,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状况。但盘腿打坐不同,当我们把腿盘起来时,身体会微微往上提。等

  • (法清法师)瑜伽跟佛有没有关系?学佛的人应不应该练瑜伽?

    请问:瑜伽跟佛有没有关系?学佛的人应不应该练瑜伽? 法清法师:瑜伽这一阵子在中国比较流行。中国人流行个什么,它首先得要从国外吹过来。中国人现在之所以流行练瑜伽,就是因为这在欧美非常流行。那欧美都是哪些人在练瑜伽呢?都是一些时装模特儿。这些模特,吃尽

  • (法清法师)什么是定力?

    请问:什么是定力? 法清法师:所有佛经教我们的,无非就是“三学”。素心铭二楼有个“三学门”,就是指的这三学。哪三学呢?就是:戒、定、慧。 这个定,也就是我们今天前面所学的“净心守志”。所谓定,粗浅一点说,就是心专一净,心专注在一个点上,让它持久、不变,就

  • (法清法师)什么叫修行?

    请问:什么叫修行? 法请法师:修,是修整;行,是行动、改变;修行,就是改变我们不良的行为。修行,不是佛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进行的。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好人,那就必须每天都修行。 在儒家来说,修行就是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先修身。把身体修具

  • (法清法师)自身的阴阳平衡了,是不是才能做到断除情和欲?

    请问:法师刚才讲到,世界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组成的。那人的情跟欲,是不是也是自身阴阳平衡的需要?如果断了情和欲,人自己能不能达到阴阳平衡?反过来,自身的阴阳平衡了,是不是才能做到断除情和欲? 法请法师:阴和阳这两个合起来,产生一切。男跟女通过外在的结合,也

  • (法清法师)在念佛的细节方面,是不是环境要特别安静?是不是早晚都要做?..

    请问:那在念佛的细节方面,是不是环境要特别安静?是不是早晚都要做?还有像咒

  • (法清法师)如何才能包容和接纳另外一个人?

    请问:如何才能包容和接纳另外一个人? 法清法师: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包容和接纳,但是要包容什么?要接纳什么?大家先要把这个搞清楚。比如说,你本来跟另外一个人生活在一块,但现在,两个人无法继续在一起生活了,应该分开了,这时候,你就要接纳这种分开。接纳这种

  • (法清法师)生从何来?

    请问:生从何来? 法清法师:这是禅语。禅门里对禅机都是这样问的:生从何来?如果按禅机给你回答,就是从来处来。明白了没?然后,若再问:生从何处去?就答:从去处去。 生从何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刚才“四谛”中说的苦,身体的苦从哪来?从招感而来。因为我们

  • (法清法师)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法清法师:这里边所说的断爱,当然是针对一些小爱,要想“出家”,就要去除这些杂染的、会给我们带来烦

  • (法清法师)学佛的人该如何面对单位里的竞争、升迁?

    请问:学佛的人该如何面对单位里的竞争、升迁? 法清法师:竞争有合理和不合理。合理的竞争,是工作的一种方式,是必须去面对的。 一个人在单位里边,总得要表现一下你的工作能力,体现一下你的工作成果,做这些,其实就是参与竞争。那你如果不去参与竞争,就说明你没

  • (法清法师)内心出家以后,是不是就应该和以前的生活划清界限了?

    请问:内心出家以后,是不是就应该和以前的生活划清界限了? 法清法师:出世俗之家,只是在心里面不再和别人比较了。比如说穿衣服,一直以来,你穿的衣服如果都是品牌的。那以前,你买这个牌子,如果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富有,那就是世俗的。那你明白道理以后,出家了以后,

  • (法清法师)佛教怎么看待神经病人?

    请问:佛教怎么看待神经病人? 法清法师:得神经病,首先是因为前辈子的福报因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从生理的状况来说,是因为身体里面有很多气脉,这些气脉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那神经病人之所以成为神经病人,就是因为他们的气不再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了,出轨

  • (法清法师)如何处理利他和利己的关系?

    请问:如何处理利他和利己的关系? 法清法师:利他和利己,这两个在佛教里面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关系。所以,佛教我们要修大乘,不要修小乘。具体来说,当你只想到利己的时候,这叫小乘;当你想到利他的时候,就是大乘。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利他,这

  • (法清法师)如何区分邪教?

    请问:如何区分邪教? 法清法师:现在许多人心灵上非常需要依靠宗教,但现在也有许多不太正确的宗教,在很热闹地传播,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区分。很多邪教里面夹杂了一些正教的思想,因此,不是很好区分,大家一定要打开慧眼。 佛告诫我们,要用三法印来区分什么是,佛

  • (法清法师)生活中经常需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请问我们该如何看待?

    请问:生活中经常需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请问我们该如何看待? 法清法师:如果是善意的,就不是谎言。菩萨摄受众生有四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爱语(另外三种是布施、利行、同事)。善意的谎言就是爱语,说爱语,是有功德的。只要你的本意、用心是为了对方好,这句善意的

  • (法清法师)现在人都活得不快乐,怎样才能快乐?

    请问:现在人都活得不快乐,怎样才能快乐? 法清法师:现在中国的通病就是这样,大家都没有快乐。这是中国的大问题。首先你自己要快乐,你快乐了,你睁开眼睛看到的就都是快乐的。我经常给人说,人心里有两个鬼,一个善鬼,一个恶鬼。这两个鬼总在打架,恶鬼赢了,你发散

  • (法清法师)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

    请问: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 法清法师:想要受戒了,想要持戒了,就可以去请求受戒。 对于佛教的戒律,一般人总是很害怕,这是不懂戒律的道理。其实,我们的行为规范、人生准则就是戒律。戒律是在规范我们的行为,持戒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

  • (法清法师)如何才能让周围的朋友信佛?

    请问:如何才能让周围的朋友信佛? 法清法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发现佛法是宇宙间本来就存在的,但是这些道理太奥妙了,太好了,人不会相信。所以,佛悟道后说了几句话:“我法妙难思,不信云何解。我宁不开演,速速入涅磐。”佛知道大家不会信,就想涅磐(“涅磐

  • (法清法师)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请问: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法清法师: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因为憋着,就好像是筑了一道堤坝,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在蓄积能量,一旦爆发

  • (法清法师)在家里如何供佛?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 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就在居所尽量找个清静的地方,但最好用帘子把佛堂和生活的区域隔开。总的来说,供佛的

  • (法清法师)我以前去一个寺庙烧过香、许过愿,现在要不要还愿?

    请问:我以前去一个寺庙烧过香、许过愿,现在要不要还愿?需要还的话,是不是一定要去原来那个寺庙还? 法清法师:许愿当然是要还的。我们对人承诺什么,都要讲究诚信,何况是对佛承诺。至于要不要到原来那个寺庙还,那要看你许的愿是不是很具体,如果很具体,就要到原

  • (法清法师)我有亲人刚过世,请问如何才能帮助他?

    请问:我有亲人刚过世,请问如何才能帮助他? 法清法师:对于逝去的亲人,最好的帮助莫过于给他诵经。诵《地藏经》、《金刚经》都可以。人死后,诵经给他,他是能得到真实利益的,但必须是在49天之内。因为在49天之内,他的灵魂会盘旋在他生前生活的磁场范围之内。这

  • (法清法师)我知道人应存善心、做善事,但因自己的思维惯性,很难做到

    请问:我看过《了凡四训》,知道人应该存善心、做善事,但是因为自己的一些思维惯性,总是很难做到。如何才能突破思维的惯性呢? 法清法师:你现在已经在突破了!你能发现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这说明,你已经是在突破了。因为人一般都是不会认为自

  • (法清法师)如果什么都是上辈子决定了,这辈子是不是就没必要奋斗了?

    请问:如果什么都是上辈子就决定了,那这辈子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奋斗了? 法清法师:我们说,生下来就定了,只不过是说,你生下来带来了这些东西。那你这辈子如果不去努力,不去干,下辈子吃什么?喝西北风去啊?有些因果,它是现报,小的因果,是现报;大的因果,是后报。 我

  • (法清法师)以前我每天拜佛打坐诵经共三个小时,最近不能坚持,有什么问题?

    请问:以前,我每天拜佛、打坐、诵经共三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不能坚持做这么多了,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法清法师:没有关系。开始,我给大家说过,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功课,要建立自己的修行方法,要有戒律,建立自己的修行范围。这个范围建立

  • (法清法师)我能发现身上的缺点,但克服不了,有具体的方法吗

    请问:我经常能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爱着急,但总也克服不了,法师能告诉我一些具体的方法吗? 法清法师:你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说明你已经在克服了,已经在进步了。人的毛病是:总也发现不了自己是有毛病的。因此,当你发现说,我自己好像在哪个方面不对,有问题

  • (法清法师)在家修行,用什么方法更好一些?

    请问:在家修行,用什么方法更好一些?我现在经常持一些经咒,不坐禅。但又担心不坐禅是不是不如法?可坐禅吧,又害怕出岔子。如果只是像净土宗那样持诵名号,也不知道具体的修行方法和修行次第该是什么样的?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 法清法师:在家修行,首先要建立自

  • (法清法师)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它跟无为法有关系吗?

    请问: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它跟无为法有关系吗?跟《金刚经》有关系吗? 法清法师:三轮体空就是是从《金刚经》里面出来的,那它是什么意思呢?《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都得度,但又没有一个众生是真正受我们帮助而得度的,这句话里面,就包含了三轮。

  • (法清法师)请问人是不是都应该有个戒律?应建立什么样的准则?

    请问:现在的社会比较乱,人心很坏,请问人是不是都应该有个戒律?做人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准则? 法清法师: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戒,但现在社会最底线的戒没有了。这个时代多数的人没有戒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的人多数没有信仰——没有正确的信仰。这个问

  • (法清法师)破执著指的是破除我们的贪欲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请问:《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吗?  法清法师:《金刚经》所说的破执着,指的是破除我们的贪欲,而不是要我们什么都

  • 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着,化其无形需要智慧 (法清法师)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着,化其无形需要智慧

      请问: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因为憋着,就好像是筑了一道堤坝,非但解

  • 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法清法师)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这些天,大家在这里打坐比较多,一定要多喝水。这里的水都是从山里拉回来的泉水。现在秋天了,一定要多喝水。人体的营养有一大半都必须要从水里边获得,大量的微量元素,是在水里边。  但我们现在的城市人

  • 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 (法清法师)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

    问: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  法清法师:首先要明白,读和诵是不同的。像学生那样出声念课文就叫读;而诵有点像唱歌,诵的时候,每一个字音最后都要归到om ah hum三个音上,这样诵经,有助于打开体内的气脉,

  • 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 (法清法师)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

      善士问: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功德?法清法师:首先要明白,读和诵是不同的。像学生那样出声念课文就叫读;而诵有点像唱歌,诵的时候,每一个字音最后都要归到“om ah hum”三个音上,这样诵经,有助于打开体内的气脉,对自己利益很大。当然,出声读经对自己也有利益,只不过没有诵的利益大。读诵佛经,除过对自己有利外,还对看不见的众生有好处。

  • (法清法师)《金刚经》的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印度对一天24小时的划分法。他们把一天分为三时,即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初日分是指0-8时,中日分是8-16时,后日分是16-24时。《金刚经》一开篇提到的“尔时世尊食时”,这个“食时”就是在中日分这个时段。佛经上告诉我们,佛日中一食,一天只吃一顿饭。

  •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 (法清法师)《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

      请问:《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著的精神来实现目标吗?法清法师:《金刚经》所说的破执著,指的是破除我们的贪欲,而不是要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活着,是要有愿望的。

  • 《华严经》中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该如何来理解? (法清法师)《华严经》中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该如何来理解?

      请问:《华严经》中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该如何来理解?法清法师:这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大乘佛教里面的思想。佛展开这么一个思想,是来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不要被一些数字给蒙蔽了。那么,“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说,先是万法要归一;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