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与质朴

奢华与质朴

文/ 释本性

出长差在即,昨日,上街拟买个价廉质好的箱包,用以装些参考资料、书稿、已出版的几本拙作。

长街,热闹,奢华。其之两侧,男女老少,摩踵比肩;商店酒家,鳞次栉比。酒家内如何,虽乏于经验,但可以想象。商店内,名牌横陈,种类齐全。何谓繁荣,此似可见也。

不过,很奇怪,我找不到我要的箱包。因为,价钱的高让我无法接受。我的现场啰嗦,我的现场嫌贵,还引得售货小姐不高兴,指教我去收废站买个二手的塑料编织袋,说那样就便宜了,就符合佛教精神了。

感谢这位不知名小姐的指教。想想也是,我本不该出现在那热闹的街区,更不该跑到这些奢华商铺,不符合佛教精神的是我。因为,我是修行僧啊!

回到法海寺,于卧室外,一边临写德清禅师的书法,一边在想:物质的极度丰富,对世界,到底是坏是好?对人类,到底是福是祸?

佛陀当年,从极度的热闹与奢华归隐到极度的孤寂与质朴。他离弃王国,放弃王位,苦行六年,从此,平淡生活一生。当他风烛残年、一息仅存的时刻,回首一生,他想什么。佛陀,临终前,留遗教,后人汇集成《遗教三经》。

历代禅师,算是悟透了佛陀对生活态度的奥妙,仿而效之:曾经,扁担禅师一生只吃橡栗,以此为食,还要是自己拾来的;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二十多年,那鞋为何这么耐穿,因为,只要不是危道,他就赤脚提着鞋走。慧通禅师终年一衣一裤,夜洗日穿,缝缝补补,终其一生。虚云禅师也曾每日只用数枣,坚持禅修。但他们,都很快乐,都很健康。都很积极向上,都很有成就。

很多禅师,躲热闹、避奢华。大梅禅师深居山林,有权贵请他出山为官,禅师就留偈: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他就“又移茅舍入深居”了。富上禅师偏找少人行处化缘,人劝他到人多处,他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够维持活命了。

想想,有机会置身热闹,有条件得享奢华,当是好事福事。再想想,佛陀以及那些禅师们的去热闹就孤寂,离奢华入质朴,不会没有道理。因此,一直在热闹与奢华中打滚,有可能就是坏事是祸事。坏在哪,祸如何,无须从历史中找寻,现实中例例都是。

为此,于热闹中于奢华中,当自警当自醒,当小心当注意啊!一过错就成千古恨,要忏悔也需百年身了。

让我们重温寒山禅师的教诲,以为本短文的结尾吧: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冷冷度春秋。朝朝暮暮劳活计,闷闷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