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仙林雪庭禅师悟道因缘

  437.仙林雪庭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仙林雪庭禅师,仙林休休禅师之法嗣,俗姓桂,杭州仁和人,生于大明景泰丙子年(1456)。雪庭禅师于兄弟三人中年龄最小,自幼丧父,后患痘风,双眼近视,畏光畏风,长时间不得痊愈。后因念佛,梦中感得神人劝他出家。开始,他的母亲和兄长不同意。他只好在家中自修自学,因无明师指点,不得正眼。

  成化癸巳年(1473),雪庭禅师年满十八,听说休休禅师从四川来杭州仙林寺(亦作仙灵寺)传法接众,于是前往礼谒。二人相见,言谈甚契。雪庭禅师于是从休休禅师落发受戒,并谨遵其教,日夜提撕赵州和尚无字公案。参究既久,雪庭禅师未有所得,却滞于空寂之中,不能透脱。当时,休休禅师座下,有位首座和尚,看出了雪庭禅师的苦恼,便勉励他看一段时间的经教。

  一天,雪庭禅师阅读《楞严经》,至“于一毛端上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一句时,忽然生起大的疑情。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雪庭禅师于是念念不间断地参究这句话,以期契入其旨。成化乙巳年(1485),雪庭禅师偶然行脚来到江阴乾明寺。他一抬头,忽然看见万佛阁,金碧峥嵘,晃耀于眉宇之间,当下便会得“于一毛端现宝王刹”之旨,从此始信幻、寄两间(其义详后),如梦如旅。

  第二年,雪庭禅师因作诗咏黄鹂鸟,有人评点道:“此句未得意在言外之趣。”雪庭禅师一听,茅塞顿开,当即便脱口吟咏道:

  “多情自信惜春光,飞入园林锦绣乡。

  记得小窗惊我梦,满庭红杏带斜阳。”

  雪庭禅师后于除夕之夜,闻钟声而大悟,并作偈云:

  “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

  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

  弘治乙卯年(1495),休休禅师应信众邀请,前往湖南,住持净慈寺。雪庭禅师亦随往执侍,朝夕请益,尽得其旨,后蒙印可。

  雪庭禅师生前著有《请益警进》、《拈古颂古》、《和永明诗偈》等,共二十卷。

  雪庭禅师自号梅雪隐人,又名幻寄。关于“幻寄”二字,雪庭禅师曾自释云:“夫幻即寄之踪,寄乃幻之迹。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寄生,全幻是奇。翳目生华,山河大地。华翳不生,空真实际。幻之寄之,诚哉儿戏!”

  [此处的“寄”,指万法之体,即自性,“幻”,指诸法之相,即相性之妙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