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二灵知和庵主悟道因缘

  232.二灵知和庵主悟道因缘

  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龙泉)二灵知和庵主,泐潭应乾禅师之法嗣,俗姓张,苏台玉峰人。知和禅师儿时曾在堂屋檐下打坐,突然堂屋倒榻了,父母以为他死定了,没有想到他居然还坐在那儿,瞑目自若。父母感到非常惊诧,于是便让他出家,年满得度。后投泐潭应乾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泐潭,泐潭和尚便问:“作甚么?”

  知和禅师正要开口回答,泐潭和尚拿拄杖便打,并喝问:“你唤甚么作禅?”

  就在这一打一喝的逼拶之下,知和禅师蓦然领旨,遂欣然作答曰:“禅,无后无先,波澄大海,月印青天。”

  泐潭和尚又问:“如何是道?”

  知和禅师回答说:“道,红尘浩浩,不用安排,本无欠少。”

  泐潭和尚一听,知道他已悟,遂点头印可。

  知和禅师后辞泐潭和尚,前往南岳衡岳寺,礼谒道辩禅师。二人相谈甚契,道辩禅师对他尤为器重。

  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知和禅师入住雪窦中峰、栖云二庵,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在住庵期间,有志于道者,多前来参礼请益。知和禅师曾有一偈,描述了他住庵这段时间的自在闲雅的生活——

  “竹笕(jiang,引山泉之水用的长竹管)二三升野水,

  松窗七五片闲云。

  道人活计只如此,

  留与人间作见闻。”

  知和禅师与天童普交禅师曾经是好朋友,二人经常结伴游方问道。他们曾相约盟誓:“他日吾二人,宜踞孤峰绝顶,目视宵汉,为世外之人,不可作今时籍名官府、屈节下气于人者。”

  后来普交禅师因为被郡僚以天童寺住持席缺为由,苦苦逼请,不得已,便入住天童寺。这在知和禅师看来,是违约的行为。后来普交禅师前来看望他,知和禅师果然不接见。

  知和禅师后来自己也被正言(官名,掌规谏)陈公,用计引诱出山弘法,入住二灵。在住持二灵的三十年间,知和禅师的生活极为清贫,居无长物,唯有二虎陪侍左右。有一天,这两只老虎威胁游人,知和禅师便作偈将它们打发走了。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四月十二日,知和禅师示寂,趺坐而逝。知和禅师圆寂后,正言陈公特地为他撰写了行状(相当于传记),并详细地记录了他在示疾期间的种种异迹。后来还为他塑了像,旁边有二虎陪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