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山化城寺介绍 九华山化城寺介绍

    化城寺,位处九华山之中心,亦是九子圣经之源头。其实,化城寺早在东晋时期便已立于此地,在金乔觉肉身显化之后,方开为地藏道场。“化城”一词,有两义。其...[详情]

  • 【六相】六相是什么?六相的意义 【六相】六相是什么?六相的意义

    佛教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凡是要明白任何一事理,必须要就各谛各句例的宗旨,得到六相融和不离的意味,方可以算是究竟。[详情]

  • 圣旭法师 圣旭法师

    圣旭法师号明升,广西壮族人,出生于1986年;圣旭法师以修持净土宗念佛为主,用实际行动“践行佛陀大爱,弘扬菩萨精神”,劝导众生同归极乐。秉持太虚大师提...[详情]

  • 所依(佛教名词) 所依(佛教名词)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详情]

  • 【性空】-佛教中的性空 【性空】-佛教中的性空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详情]

  • 何谓【觉支】? 何谓【觉支】?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详情]

  • 【依止】是什么意思? 【依止】是什么意思?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详情]

  • 成佛 成佛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详情]

  • 【六波罗蜜】的意思 【六波罗蜜】的意思

    六波罗蜜(佛教解释)  六波罗蜜,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详情]

  • 见地(佛教名词) 见地(佛教名词)

    见地(佛教解释)  见地,指对事物深刻、全面的认识,高出人们一般的理解。它建立在丰富的经历和体会的基础上,并由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基本资料  【佛...[详情]

  • 什么是【受持】? 什么是【受持】?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详情]

  • 佛教的【受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受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详情]

  • 供佛 供佛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详情]

  • 佛堂 佛堂

    佛堂(佛教解释)  字面意思有两个 一是佛所住的堂殿 一是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佛堂词义佛堂  拼音:fó táng  词性:〖名〗  词义:  1.佛所...[详情]

  • 【身心】-佛说身心 【身心】-佛说身心

    身心(佛教解释)身心   词目:身心  拼音:shēn xīn  佛学常见词汇:  身心: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详情]

热门推荐
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 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

  道衍和尚(1335年-1418年),俗名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 [详情]比丘尼:  比丘尼是梵语的音译词,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 [详情]延参法师:  延参法师,字明超,号糊涂山人。当代著名禅师,佛教文化著名学者、作家。河北省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水月寺住持,邯郸市蟠龙寺住持,景州开福寺名誉方丈,天津南开画院名誉院长,当代著名书画僧,政协委员。
  • [详情]圣法大长老: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圣法大长老),斯里兰卡籍,生于 1937年 4月 24日。出家于 1956年(17岁),1959年 7月 15日受比库戒。他的戒师是
  • [详情]天因法师:  天因法师祖籍台湾嘉义县。法师童时即具善根,内心总觉世间无常,年十九潜行欲出家而未果。1988 年因缘成熟,于水里莲因寺礼忏公老和常出家修行,是年于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1991年毕业于鹿谷净律寺学佛院,越年创始学讲戒学,为更深入律学。
  • [详情]素中法师:  素中法师,湖南醴陵人,生于1970年,在中学时代开始接触佛法,学习佛教基本典籍,如《金刚经》、《六祖坛经》《童蒙止观》等。后来发愿出家修行。毕业于云门寺佛学院,住广东韶关南华寺禅堂三年。
  • [详情]水月法师:  水月法师又名圣禾,俗名王俊岭。1928年生,河北昌黎人。年轻时便追随台南湛然寺慧峰法师,受其深刻影响,于1970年出家为僧。1973年慧峰法师寂灭,水月法师升任湛然寺主持。在因明的研习和弘扬方面,自近、现代以来,水月法师是成绩最为卓著的一位佛门弟子。
  • [详情]演慈法师:  演慈法师是现任香港罗汉寺及佛教愍生讲堂主持,香港佛教联合会常务董事,香港佛教联合会学务委员会副主席,并担任多间佛教中小学、幼稚园校监与校董。演慈法师是马来西亚人,早年亲近佛教高僧竺摩长老,为马来西亚佛学院第一届深造班毕业生,曾在佛学院任教二年
  • [详情]智懿法师:  智懿法师,俗名郭勤正,民国七十四年毕业于台大哲学系,通晓梵巴利汉英日等多种语文,大学时期曾为成大东哲社副社长、台大晨曦社社长。UCLA美国加州大学佛学硕士 。UW -Madison威斯康辛大学佛学博士课程修毕。
  • [详情]育因法师:  育因法师于西元199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主修太空物理。大学及研究所期间研读过广论、百法明门论及唯识学等佛学课程,并担任佛学社长。于寒暑假期间常参加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并担任学员长,亲近忏公上人而有出世之心。
佛经经典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100句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详情]佛经名句: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
  • [详情]素书:  《黄石公素书》即《素书》,黄石公著,以道家思想为宗旨,主张“尚无为、法自然”,是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 [详情]安士全书:  《安士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安士居士所著,由曾琦云先生译注,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是一本属于宗教信仰书籍的出版图书。《安士全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
  • [详情]孝经:  《孝经》全书共一千八百多字,传说为孔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篇幅虽小但依然为一独立的经书。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以孝为核心,阐发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 [详情]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道书,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
  • [详情]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 [详情]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更希望广大的社会大众及青年男女,从此能立下决心,坚守节德,慎防色欲,戒除邪淫,保寿保康得吉庆。由于时代得演变一日千里,社会的风气却每况愈下。人们崇尚物质功利的追逐,导致道德式微,精神空乏色欲之风更加弥漫。
  • [详情]三字经:    《三字经》,三字韵文,世传王应麟撰,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 [详情]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个字,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弟子规》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诸佛菩萨
【清净】-佛教中清静指什么 【清净】-佛教中清静指什么

清净(佛教解释)  清净,道家哲学。是清洁纯净的意思。也可指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做到外在的清净不难,但要达到内心的清净就不易了。清净"最早出现在文子所著《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

  • [详情]见性(佛教名词):见性(佛教解释)见性  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血脉论曰
  • [详情]佛家:佛家 (佛教解释)佛  1.诸佛之净土。《观无量寿经》:“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2.谓属于佛教者。如佛教的学术思想、佛教僧侣等。《朱子语类》卷七六:“佛家有函盖乾坤句,有随波逐流句,有截断众流句,圣
  • [详情]佛教中的【我相】是什么意思?:我相(佛教解释)我相  佛教中,我相(梵a^tma-sam!jn~a^,藏bdag-tu hdu-s/es)∶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有实我、我所。  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
  • [详情]佛教中的【我见】指什么?:我见(佛教解释)  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我见”是一种思想上的烦恼,是知见上的执着,即是我们在第六识认为五
  • [详情]佛书:佛书(佛教解释)佛书  佛书指与佛教有关之典籍。 又作佛典、内典、妙典。反之,佛教以外之典籍称外典、世典、外道书、外俗书。妙典系尊称,尤指一宗所依之经论。随着佛教史之展开与传播地域之扩展,佛书渐次扩大其
  • [详情]佛教中的【行愿】指的是什么?:行愿(佛教解释)  “行愿”二字来源于佛教文化中普贤菩萨的精神理念。“行”(act),是指实践的精神,“愿”(wish)是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何谓行愿  行愿行愿  1.实行和心愿 2.实践自己的愿望 
  • [详情]色欲:  梵语,为五欲之一。凡爱着于青黄长短等色境,惑动于男女间之色情,均称为色欲。摩诃止观卷四下(大四六·四三下):‘如禅门中所说,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由此也。’(参阅‘五欲’1149)五欲之一。
  • [详情]自觉(佛教名词):自觉(佛教解释)  自觉 为巴利语buddha的直译,意为是不通过老师指导而自己觉悟了一切诸法者,简称自觉者、佛陀。  诸经律的义注中说:  ßSammà sàma¤ca sabbadham
  • [详情]佛教中的【安忍】是什么意思?:安忍(佛教解释)安忍  意思是人生苦短,谬误偏多,邪说炽盛,圣教难闻。寂天菩萨所著的《入菩萨行安忍品》以其卓识远见,全面细致、鞭辟入里地阐述了七十二种引人发怒动嗔的情境、嗔恚的危害、安忍的福报和怎样调柔
南传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

巴利语Theravàda。thera,意为长老,上座;và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此系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

  • [详情]原始佛教:原始佛教(primitive Buddhism)是部分西方部派佛教学者提出的概念,指称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并认为自己所在部派的佛教即是正宗原始佛教。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而古印度的书
  • [详情]部派佛教:在初期佛教发展史中,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後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这个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 相传在佛陀灭度之後,由大迦叶於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集结(又称为王舍城集结),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即後世所称的《阿含经》)
  • [详情]初期佛教:初期佛教系指释迦牟尼在世,至佛入灭后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至于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后续的大乘佛教、秘密大乘佛教(或称金刚乘、密续乘)则是属于“发展的佛教”。
  • [详情]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以八正道为根本,教法纯正。现存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南越、中国云南边境等地区。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西方社会,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中文世界。佛教中小乘佛教即
  • [详情]显教:是显明易懂的教法,密宗判一切之佛教为显教密教之二,总释尊所说大小乘之契经为显教,大日所说之金胎两部为密教。显教者,计众生之机,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为随他意之教法,
  • [详情]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
  • [详情]北传佛教:“北传佛教”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古国而沿丝绸之路往东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北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中央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中国西藏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
  • [详情]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到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在佛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
  • [详情]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缘觉乘”的统称。“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
最新推荐
准提咒 准提咒

  准提咒,又称“准提神咒”。准提神咒出自《准提陀罗尼经》持诵准提神咒要虔诚又具善心,持诵准提咒里获感应,持诵准提神咒现威力。持诵此咒一律福佑、如愿,最后修得诸佛加持,成就佛果。

  • [详情]楞严咒: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 [详情]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释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
  • [详情]观世音菩萨甘露咒: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的简称。诚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甘露咒,可取得毕竟的安泰。
  • [详情]不空摩尼供养咒:“不空摩尼供养咒”,又称“不空宝珠供云咒”。所谓不空宝珠供云咒,仅仅读诵、讽诵,也以广大无量殿供云大雨、福德大幻化、种种鲜花,各种天物、妙衣、装饰、资具、香、灯、神馐、乐器、赞颂等
  • [详情]文殊菩萨五字心咒: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咒文 文殊五字咒,阿罗跛者娜。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纔(拼音:cái)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
  • [详情]般若波罗蜜多咒:《般若波罗蜜多咒》摘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咒亦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般若波罗蜜多咒功德甚深广大。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详情]大势至菩萨心咒:大势至菩萨心咒 净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萨。又译作摩诃那钵、得大势、大势志、大精进,或简称势至、势志。为阿弥陀三尊之一,与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此弥陀三尊,在我国佛教界被习称为“西方三圣”。
  • [详情]文殊菩萨心咒: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
  • [详情]宝箧印陀罗尼咒:《宝箧印陀罗尼咒》,全称《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唐时不空大师翻译。古梵文字咒,宝箧印陀罗尼咒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核心部分,为东密、唐密三大神咒之一。至诚心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咒,自有开启自性宝箧的一天。
广东省潮州市莲花寺 广东省潮州市莲花寺

广东潮州凤塘镇莲花寺,位于潮安县凤塘镇后陇山,是周围群山之峰。从山脚步达贞精舍行至寺内须半小时,站在寺内向东遥望可以看到玉窖镇、云路镇、揭东县城,西望可以看到整个凤塘镇。风景迷人,群山种满桉树。

  • [详情]山东省淄博市莲花寺:山东省淄博市莲花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东村西北山顶。该寺古称“七神堂”,据说为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该处时又渴又饥,发现山上有大片桑林果实累累,遂摘食桑葚,体力因此得以恢复,取得东征胜利。李
  • [详情]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始建於一九九○年冬,座落於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阳光村官田脑,距县城一公里。面朝九龙嶂,背倚西来山。寺外阡陌纵横,杨柳成荫,寺内松柏翠绿,花草芳香。
  • [详情]江西省吉水县莲花寺:吉水县莲花寺坐落在县城东面山坡上,为该县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县城内唯一的寺庙。莲花寺为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建造,初名龙光寺,规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禅师奉诏任寺中住持后,扩建
  • [详情]广东省普宁市莲花寺:莲花寺位於广东省普宁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乐法师在其师兄根宽和尚的支持下创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区中心,广汕公路北侧,与流沙公路毗邻。寺内清净庄严,环境优美。
  • [详情]山东青州劈山广福寺: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 [详情]河南安阳天宁寺:河南安阳天宁寺   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
  • [详情]山西省交城县天宁寺:山西省交城县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极峰下,天宁寺依山建造,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
  • [详情]浙江金华市天宁寺:浙江金华市天宁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南方3个典型的元代木结构的建筑之一,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的委江之畔。以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不少古建筑专家和游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 [详情]浙江省温州市天宁寺:浙江省温州市天宁寺位于温州鹿城区永宁巷118医院内。该寺旧名“报恩光孝禅寺”,北宋政和间(1111—1118)改今名,有华亚、妙峰二阁及贝叶生香阁。明初逆川大师受戒于此,后毁于火。宣德(1426—143
网站推荐
精彩推荐
  • 叶曼 所属分类:佛教人物叶曼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现年98岁,祖籍湖南,北大毕业,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 僧伽吒经 所属分类:佛经典籍僧伽吒经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 广超法师 所属分类:佛教人物广超法师

      广超法师,祖籍福建,居住新加坡,1980年礼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上宏下船老和尚为师,后参学期间在斯里兰卡得南传师承。

  •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 所属分类:佛教人物正慈法师(正慈方丈)

    正慈法师,湖北大冶刘仁八镇大董村人,现任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是第七十三代传人。正慈法师,生于1971年,1983年出家,幼年师从常乐法师,1988年考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1990年以

  • 玛欣德尊者 所属分类:佛教人物玛欣德尊者

    玛欣德尊者(Ven.Mahinda),1971年生于中国广东省,俗姓林。中学时代皈依佛教,通晓北传佛教的义理,大学时代开始研究《阿含经》及原始佛教。尊者才华洋溢,博学多才,毕业后于

  • 湛如法师 所属分类:佛教人物湛如法师

    湛如法师,1968年出生,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委员。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