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始建於一九九○年冬,座落於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阳光村官田脑,距县城一公里。面朝九龙嶂,背倚西来山。寺外阡陌纵横,杨柳成荫,寺内松柏翠绿,花草芳香。尽管建寺时间较短,但由於风景优美,交通方便,设计精巧,建筑独特,加上待客热情,管理严格,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寺庙,常常香客盈门。特别是每逢初一、十五和宗教节日,前来进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更是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把小小寺庙塞的水泄不通。
莲花寺占地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六十二平方米。由观音殿、诵经堂、阅览室、接待室、住房、厨房、饭厅等组成。厅堂式建筑的诵经堂,古朴端庄,香案上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金光闪闪,肃穆慈祥。与诵经堂相连的阅览室和接待室,窗明几亮,高大宽敞。擦洗的乾乾净净的桌椅沙发,摆放得整整齐齐。紫红色花纹的瓷砖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光可照人。种类繁多的报纸杂?和佛教书籍,挂满了阅览室的报架和堆满阅览室的书橱,令香客和游人目不暇接。占地近百平方米、建筑新颖、装饰讲究的观音殿,是香客上香朝拜和从事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耗资万馀元的千手观音佛和伺候其两旁的金童玉女,用铝合金镜框镶嵌在殿堂上座。警世鼓和醒鸣钟悬挂在殿堂门旁的左右方。
莲花寺院右侧的住房、厨房及膳厅,尽管设备比较简陋,但水电齐全,清扫卫生,而且保证了游人和香客饿了有饭吃,晚上有房祝
莲花寺自一九九五年经县政府批准开放并依法登记後,在完善内部管理、搞好寺庙建设的同时,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热心支援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四年来共为乡、村修桥筑路、改建学校、希望工程及扶贫救灾等捐款一万四千五百六十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
为加强莲花寺的内部管理,经报请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批准,於一九九六年在原有管理小组的基础上,新成立了由各界信众、当地长老、佛教居士代表组成的莲花寺管理委员会,经民主推荐,选举出管理委员会总理事一名,常务理事十名。健全的管理机构,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莲花寺逐步迈上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随著香客和游人的逐年增多,扩建莲花寺已成大势所趋。目前,整体规划已经确定,具体事项正在逐一落实。安远莲花寺,将已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